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体操教学中学生情绪和意志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体操教学中 ,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心理训练对于体操教学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高 ,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 ,使学生精力集中地进行体操学习 ,克服心理障碍 ,加速动作的动力定型 ,提高教学效果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长期的体操训练实践,对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和比赛前的心理训练作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简述了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在平时、比赛前心理训练中的一些心理训练方法、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凤凌 《重庆师专学报》1999,18(3):94-95,100
在体操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万为突出,心理训练对于体操训练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运动员的最大潜力,使运动员精力集中地进行体操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克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加速动作的动力定型,缩短认识事物的过程,为顺利完成比赛任务提供保证,本文主要探讨了专业体操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长期的体操训练实践,对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和比赛前的心理训练作了较深入地分析研究,简述了少年儿童体操运动员在平时、比赛前心理训练中的一些心理训练方法、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操运动损伤原因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操运动的特点和体操运动损伤的规律出发,体操教学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学生本身的因素、总体运动方面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预防措施有建立防伤意识、加强素质练习、培养良好习惯、重视心理训练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竞技体操发展很快,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其中心理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值得推广的现代科学训练方法,如何利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来促进运动训练的发展,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这已成为体操教练员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心理训练在体操训练中的主要作用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训练学生理性思维的主阵地。指向思维训练的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方式必须由过去的“填鸭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转变,于是思维训练策略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阐释数学思维的含义,分析初中数学思维教学的现状及思维训练的意义,结合案例说明初中数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竞技体操发展很快,训练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其中心理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值得推广的现代科学训练方法,如何利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来促进运动训练的发展,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这已成为体操教练员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心理训练在体操训练中的主要作用及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体操教学和训练经常采用的教学训练手段和预防运动创伤的重要安全措施,所以每一位教师必须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学习信心,便于学生尽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掌握动  相似文献   

10.
在体操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处条件以及对所处条件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随时产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阻碍着学生熟悉和掌握体操动作,也对体操教学正常秩序的顺利开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障碍的形成很多都是在练习跳马、单杠、双杠等项目中。运用重视保护与帮助、增加游戏性的分解动作练习、加强诱导学习、利用情感转移法、运用心理训练法、提高示范的正确性和观赏性、加强能力培养法都是解决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体操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体操教学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探析了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时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就克服其心理障碍,对其实施心理训练的过程及体会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群体体操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检验该模式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操教学效果的影响,经过18周的小群体体操教学实验,对参与该实验的50名大一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体操技能、心理指标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小群体体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操技能成绩,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主体感受、自我效能等心理感受,并且该模式亦能减少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操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体质体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身心发展目标。但是从实际的体操训练开展过程看,一些学生由于机械设备的原因或者不专业的训练,导致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更严重的是威胁到人身安全,这不仅对学生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对学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对学生在体操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得出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的状态:紧张的混乱性、多变的情绪性、强烈的竞争性、环境的排斥性、利益的驱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赛前心理状态的对策和方法,为体操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体操动作技术的学习中,部分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严重影响学生体操动作技术的学习和形成,对这种恐惧心理现象的产生及消除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提高学生的体操动作技术水平作出心理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晓玲 《时代教育》2010,(4):80-80,83
本文在对体操教学特点进行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心理疲劳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学生心理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而提出心理疲劳的调节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体操训练中学生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动作,也影响了训练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结合心理学、生理学观点,分析了体操训练中常出现的几种心理障碍,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消除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体操是运动类损伤的多发性项目之一,本文针对榆社职业中学体操课中学生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运动损伤的易伤部位,研究致伤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今后学校在体操教学训练和教学中有效预防损伤提供参考,最大限度减少体操课中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使学生安全进行体操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体质,从而促进体操教学正常开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加快体操运动普及。  相似文献   

19.
体操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体操练习多数是在人体处于非常态姿势下完成的,动作结构复杂,加上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小学生常常会对体操产生恐惧心理,这对体操教学和训练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初步探究了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心理预防措施及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资料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经验的分析,对体育教育体操专选班学生专项力量的训练进行探讨.并通过专业体操队员专项力量训练方面的对比对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建议,以推动体操专选班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