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有着密切的联系.青少年学生体质关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要以学校体育为主战场,以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为抓手,优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达成学校体育目标.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价值观的转变为重点,以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为主要措施,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增强营造良好的环境,使系统内部形成合力,以促进学校体育的阶段目标和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终极目标都得以圆满达成.  相似文献   

2.
邢建超  何有瑜 《精武》2014,(4):139-139,141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我国学校体育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坚持三项制度,强化政府对学校体育监管职能为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政府出台了三项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增强青少年体质联席会制度;二是学校体育督导评估制度;三是创建体育特色教育学校管理制度。二、深化四项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为全面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学校当前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经历了以学校体育规范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多元体育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体育课程改革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突破等四个阶段.应该通过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社会合力;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完善体质检测体系;继续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等方面,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面对学校体育绩效不高、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事实,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而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他们的体育知行观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我区坚持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一、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督导的背景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学生总体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的状况,特别是学生体质部分体能指标持续20年下降的情况,2007年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上如何进行身体锻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军  田有惠 《体育教学》2011,31(2):36-38
回顾6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进程可以欣喜地看到,学校体育工作确实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也是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进一步围绕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期望与要求,切实做好增强青少年体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中指出: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要为青少年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增强中华民族的体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中第一条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条例中还明确规定,评定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成绩,最根本的是看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跃上了新的台阶。学校体育改革的面积之大、内容之广、参加人数之多、研究问题之细都是空前的,学校体育的改革已涉及了学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演绎等方法,提出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执行力的含义.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学生体育权利遭受侵犯及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现实对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执行现状进行反思,并对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执行梗阻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出发,以切实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的实现、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执行机制的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陈文辉 《精武》2012,(30):9-10
采用文献资料珐、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培训,进行分析研究,并与体育健康课程新的理念和实施要求进行对照思考分析,试图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一些提高我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为我们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尽早实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计划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内部与外部原因。认为:应试教育体制的盛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教学模式的落后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策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突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教学改革;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经费支撑。  相似文献   

13.
曾伟刚 《体育风尚》2023,(2):152-154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正式建议综合改善“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网络”的概念。其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性,从中央政策层面强调。学校作为青少年提高体质体能的重要基石,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认真开展,家庭里落实学校布置的锻炼计划,学校为社区提供体育设施作为保障,促进青少年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活动,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联合力量,并建立一种改善青少年健康的制度,把制度和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推动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李红 《体育世界》2008,(11):28-29
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今天对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反映了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不足,给高校体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思考,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应要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执行并完善学校体育相关法规制度,重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落实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阳光体育运动形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体育事业的改革,同时对体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民健身、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日益展开,发展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在高校中也产生极大的反响,引起高度的重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先进及有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我们目前所要做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对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改革也成为近年来的学校体育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2008,(11):4-4
2007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用5年时间,使学生视力不良率、肥胖率明显下降。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今年已是第二届。冬季长跑活动是落实中央7号文件比较实在的措施,对学生的视力调节、减少脂肪等效果显著。只要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都来重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信3年后,学生的体质状况一定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现状和健身路径的特点入手,提出通过合理利用健身路径,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的贯彻落实,使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黎文普  刘晟 《体育师友》2012,35(5):72-74
高校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2007年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最近一次的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此言对全国体育工作者可谓当头一棒,弹指一挥间,普通高校体育工作者在中央精神指示下,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湖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在教育部的宏观调控下,进行了体育课程校本化管理。促进了素质教育,增强了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