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各学科如此,写作更是如此。在习作中如果只会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不能或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没有自己的创造,那么这样的写作永远不会有什么成绩。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快乐忧伤的傻孩子,被青春浸染着成长,也轻易地被青春所伤。我们疯狂地快乐和悲伤,没有人能够阻止。到底要怎样表现才能不再任性得像个无知的小孩?原来到底还是学不会真正的淡定和理性。放肆地哭笑,佯装世故,敏感而又情绪化,我们那么乖也那么坏。然而现实比我们老练得多!我承认我们有时候很偏执,不懂得梦想一转弯就  相似文献   

4.
彤彤 《小学生》2007,(5):42-43
我们所担心的事,百分之九十九都不会发生,而对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瞎操心是很悲哀的。——大卫斯商业学院创办人柏莱克梧怡然这几天心烦透顶!她随时随刻都觉得自己快要崩溃掉了!原因?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怡然的这些烦心事。一、自己的个头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还算是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抱怨自己电脑的内存太小,许多资料无法存储;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大脑象一台电脑,随时可以调出有用信息。尤其是,作文时我们更渴望有丰富的“内存”供我们使用。那么,“内存”从何而得呢?  相似文献   

6.
“春蚕到死丝方尽”,于是我们赞扬蚕的伟大,蚕的无私,我们说得天花乱坠,然而蚕不会开心。因为它的茧并未背负如此沉重的意义。茧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繁衍,仅仅是为了蜕变,但为了生存而结的茧却被人类堂而皇之地扼杀……人们“抽丝剥茧”,却也把美好的赞扬送给失去了生命的幼蚕。事实上,这丝这茧是我们的掠夺品而非春蚕的祭品。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学生是有自己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他们的世界是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有自己的失望与希望。老师如果能冷静地进行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示学生的个性及独特的经历,学生就能写出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其终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让我们的孩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来规划、落实自己今后的人生目标。这需要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激情地对待生活,让自己快乐地成长,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姿。那么,如何激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谐共融呢?  相似文献   

10.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第一、感悟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给我们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视写作教学的现状最近有语文界人士提出 ,要把改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我对这个提法还没有考虑成熟 ,不敢置喙。但是 ,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 ,这种状况的确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写作水平体现着国民素质问题 ,就我们现在讨论的写作概念而言 ,我国的 1 3亿多人 ,绝大部分没有写作能力 ,不会写作 ,这是不能不承认的现实。即使是在校学习的近亿学生 ,也视写作为难题。在一次研讨会上甚至有学者愤言 ,称“99%的语文教师自己也不会写文章”。———正视这样的现实 ,才有可能开始我们的探索。有大学教授把中学教师的学科论文称…  相似文献   

12.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的肤色永远代表着黄种人,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是男是女,甚至就连晚上说不说梦话都由不得我们自己,那么为什么有许多人本身条件相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14.
生命之根     
树有根才会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草有根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花有根才会经冬历夏,在凋谢后又盛开……一切植物都有自己的根,那么,人的生命之根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一道有着无数解集的方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答案;生活,是一个千变万化的魔方,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爱看的图案;我们年轻人,小心翼翼地捧着纯白如纸的生命,而世界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七彩的颜料。……(比喻生动确切,采用排比,势不可遏。)父母说:“孩子,拿起金黄的笔来,你的人生应该灿烂  相似文献   

16.
张祯 《语文天地》2012,(22):66-67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作文,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每年的考场作文,很多学生习惯于写一些生离死别的故事情节。可是细想想,哪有那么多的孩子是孤儿?甚至有的教师惊呼,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作文有一句惯用语,那就是:在我三岁那年,父亲离我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作文就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意。一直以来,学生对作文有着畏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假大空的作文。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对作文缺乏了兴趣,缺乏了创新的思维。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习作要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关注孩子的生命体验。可是,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我们无奈地发现,现在的学生每当写作文时,总是很为难,内容总是空洞地拼拼凑凑,就连抒情也是在无病呻吟。究其原因,因为习作教学偏重记忆,更多训练的是想象作文和自主拟题的记忆作文,忽视了“观察”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那么,怎样实现学生习作的生命回归呢?  相似文献   

19.
如果小草为自己没有树的伟岸而痛苦不已,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草原辽阔无边的壮美;如果流水为前方只剩断崖残壁而痛苦不已,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瀑布一泻千里的磅礴;如果牡蛎为心中有颗不安分的沙粒而痛苦不已,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闪烁迷人的珍珠放射光彩;如果人们为生命中的挫折失意而放大痛苦,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快乐、希望、成功和幸福。  相似文献   

20.
马利 《教师》2010,(10):85-85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都感到头痛,感到作文是一团乱麻,无从下手,要想取得成效,又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因此我们当老师的常常将责任推卸到学生自己身上。但是,回头想想,我们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不会作文、厌恶作文是不是与我们长期因循守旧、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落后作文教学方式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