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它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效率来完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也有的认为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依赖  相似文献   

2.
论远距离教育中的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它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率来完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也有的人认为:它是一个信息的传播与交换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依赖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最优发挥。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是教师通过多种媒体,有目的、有计  相似文献   

3.
信息熵是度量信源、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含信息量的标尺。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过程,其信息熵称为教学信息熵。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依赖于师生的互动行为。弗兰德斯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将师生的互动语言行为归纳为10类。观察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对弗兰德斯师生互动行为体系进行修正,可得到该教学模式下的另一个行为体系。记录该行为体系内各行为发生的次数,依据统计原理和香农信息熵表达式,能计算出各行为发生的概率和教学信息熵。用其评价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既简单易行,又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也是教育信息传递、处理、获得和发展的过程。在信息熵理论基础上,对S-T分析法进行评价,并将这种信息用于评价教学过程,以期完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课堂教学中有效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的发放、传递、转化和贮存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实质上是如何提高有效信息传递的问题。本在现代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申农的信息负熵公式为数学模型,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效信息的传递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用多种电教媒体传递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是目前我国电化教育探索的重点领域,它的基本原理是:1)按照信息理论,课堂教学可看成是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要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师传递的角度看可加...  相似文献   

7.
信息概念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信息论的原理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运用信息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指导教学实践,对于改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应用信息论的观点,从信息概念着手分析课堂教学,重点探讨了消息和信息熵概念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跳马教学是信息传递与调控的过程;跳马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调控一般有同步信息、快速信息和滞后信息等.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表明,正确地应用信息反馈教学法,对加速掌握正确的跳马技术动作,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借助于语言,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工具,任何教学仪器都不能代替。现代信息论者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运动过程,是信息的传递、识辩、存储、再生的过程,而语言则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学语言运用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其中,教师充当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教学效果如何,都会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营造最佳的教学状态,打造活泼、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Information entropy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which information is sent out from the information source, transmitted through information channel and acquired by information sink, while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one of transmitting teaching information from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terial to students.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virtually how to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 in teachin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年研究生新生课程“应用信息论”的教学实践,教学团队总结凝炼了一套引导学生们克服畏难心理、快速理解信息量、信息熵等基本概念的方法。在“应用信息论”的导论课堂,通过一个天平称重的益智游戏导入信息量概念,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信息量及信息熵的数学形式,多视角解读最大熵定理,达到喻理(信息论)于例的目的。通过实际动手计算及证明,更好地帮助大部分研究生新生手到心到,建立起足够的学习和研究的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熵的理论已经广泛应用到自然、生产、医学及社会等各个领域中,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因此,信息熵、信息量、耗散结构理论对大学物理教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离群数据检测是找出与正常数据不一致的数据。学生评教中由于某种原因,会出现一些评教噪声数据。针对学生评教中噪声数据的特征,提出了一个基于熵值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比较每个数据点所对应的熵值和整个数据集的熵值,来判断数据点的离群程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学生评教中出现的噪声数据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熵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熵是很精确地测量混乱的单位。熵理论不仅用于自然学科方面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农学、工程技术、激光等,还用于社会科学方面如:历史、哲学、教育、经济以及神学。近年来,也有学者将熵理论用在外语教学方面,但不多见。基于熵理论,从混乱度、熵增原理和信息熵等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试图说明大学英语难学、大学英语难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由于课程的性质,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通过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提出改革措施,以加强授课过程中的交互,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究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对信息化教学效能的作用机制,是激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内生动力之关键所在。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厘定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与信息化教学效能的概念与内涵,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测量量表,调研中小学教师,收集有效问卷996份,通过AMOS软件对研究假设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研究结果:教师信息化沟通协作力可以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引领力对信息化教学效能起到较强的间接作用效应;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引领力对信息化教学效能具有直接的正向作用效应,同时也是影响作用较大的中介变量。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从教师信息技术领导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信息化教学效能提升的相关建议:营造积极氛围,发挥技术引领;力求技术进阶,追求学科融合;重视辐射效应,固定协作模式;聚焦教学领导,深挖数字资源;关注课外指导,线上线下结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学教学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如何测量、挖掘、分析与利用在学习平台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以更好地支持教学与学习,进而改善和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与效能,已成为摆在大学教学信息化研究者与实践者面前的现实课题。学习分析的兴起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工具和手段。文章将基于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通过对学习分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学习分析的内涵、过程、工具和方法作较为深入的解读,并尝试从推动大学教学创新的视角,阐释学习分析对促进大学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因在交互性、沉浸性和认知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型手段,但是,VR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效用的内在机制还有待深入考证。教学效用是衡量技术能否发挥教学效果及其程度的指标,具体包括学习参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三个维度。结合VR的技术优势和教学效用维度、经由理论演绎建构的基于VR技术的教学效用模型(VR-E3Model),聚焦于研究VR的交互过程、沉浸过程和认知过程三方面效用。其中,影响交互性效用的因素包括软件因素、硬件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意向、学习者特征等;影响沉浸性效用的因素包括感知、交互感、沉浸感、临场感等;影响认知性效用的因素包括情绪信息、知识建构、认知发展等。经过实证研究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力;VR技术产生教学效用的首因要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意向;VR技术因软硬件的差异,会为使用者带来不同的交互体验;学校在配置VR设备时应从教学需求和成本投入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