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都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静默而威严。我的父亲不是,在我面前,父亲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神色。从小到大,一直如此。小的时候,我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整日不停地呕吐。家里没有钱送我去更好的医院,除了每天哄着我吞下大量毫不见效的药片,父亲能做的,只是陪着我日渐消瘦。终于,我开始慢慢好起来,父亲放心了,一大早就推着一车白菜到县城去卖。可没多久,我就又吐起来,慌乱的母亲只能叫人去找父亲。等父亲跑了10公里路赶回家时,我已平静下来,沉沉睡去。父亲小心翼翼地抱着我,泪流满面。很久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早晨,刚到菜…  相似文献   

2.
一、经历之后长思想1976年的一个炎热的大暑天,我母亲的痢疾病又复发了。村医建议母亲必须吃中药才能除根。父亲拿着中药的单子,问我敢不敢一个人到二十里远的县城益民药店去买药,我点点头。父亲把崭新的军装书包抖空,装了满满一袋米,告诉我先把米卖了,再拿卖米的钱买药。不认识路可以问。那年,我只有10岁,根本不知道二十里路有多远,根本不知道药店在什么地方,根本不知道如何卖米,可是我知道,我一定要去做  相似文献   

3.
一、经历之后长思想
  1976年的一个炎热的大暑天,我母亲的痢疾病又复发了。村医建议母亲必须吃中药才能除根。父亲拿着中药的单子,问我敢不敢一个人到二十里远的县城益民药店去买药,我点点头。父亲把崭新的军装书包抖空,装了满满一袋米,告诉我先把米卖了,再拿卖米的钱买药。不认识路可以问。那年,我只有10岁,根本不知道二十里路有多远,根本不知道药店在什么地方,根本不知道如何卖米,可是我知道,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因为母亲要吃这个药才能好。一路走着一路盘算,怎样把米卖掉。我走到县城已经是12点多钟,正是城里人吃中饭的时间,我想直接敲门,把米卖到人家家里,价钱比市场便宜一点点,应该是可行的。于是,我以低于父亲建议价2分钱,快速地把米卖掉了。然后问路,找到了药店,买好中药,装进书包,顺利返回。大约在离家还有十多里远的路上,遇到寻找我的父亲。这时,我才想起自己出门到现在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东西,肚子咕咕叫了。回到家,大约是下午5点左右,发现我家围了一大群人,见到我个个松了口气,大人们认为父亲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对我而言,这件事像颗顽强的种子深深生长在我的心里。让我从小懂得,做任何事情不是先想到困难,而是确定它是否值得做。困难是奔向目标的路上必不可少的障碍,每一次的闯关都是一次历练成长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4.
正每天这个时辰,当最后一缕夕阳照到门框上我就回来了,赶着牛车回来,吆着羊群回来,背着柴禾回来。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在院子里,黄狗芦花鸡还没回窝休息,全是一样的黄昏。一样简单的晚饭使劳累一天的家人聚在一起——面条、馍馍、白菜——我永远能赶上的一顿晚饭,总是吃到很晚。父亲靠着背椅,母亲坐在小板凳上,  相似文献   

5.
周华诚  张小玲 《高中生》2011,(31):22-23
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铺得漫山遍野。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猪喂得饱饱的。母亲每天都会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野地里北风呼啸,刮得人裸露的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  相似文献   

6.
脚下的流沙     
正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Ⅱ拉?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  相似文献   

7.
暑假的一天,陈明的父母到派出所报案,说儿子莫名其妙地在家里失踪了!陈明是某市小学二年级学生,长得聪明可爱。那天,他和父亲在家,父亲在午睡,陈明一个人在玩汽车模型,可是等父亲午睡起来以后,却发现儿子没在家。刚开始,父亲也没有在意,以为儿子可能是出去玩了。可是一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儿子还没回来!这下子,夫妻俩慌了神儿,赶紧到院子里去找,转了一圈,了无踪影。问院子里和儿子同龄的伙伴,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公安局到陈明的家里看了一下,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症状。看来,陈明的确是自己走出了家门。但是,他到底去哪里…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笑容     
我有一个勤劳的父亲。他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出去卖笋了,一直到天黑才回家。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手磨起了趼,脚也裂开了缝,黑黑的脸上总没笑容。一天凌晨,北风呼呼地刮着,越刮越大。我躺在被窝里,还感到有点儿冷。这时,我朦胧中发现从厨房里透出的一丝灯光,是不是昨晚忘记关灯了?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母亲在为我们做早饭。父亲早早就上街卖笋去了。母亲说,父亲每天这么早去卖笋,是为了给我交学费,他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因为这学费来得太不容易了!那天晚上,父亲回到家,看起来很疲劳,脸冻得发紫,浑身上下都是泥。父亲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9.
人影     
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工了。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那时,他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语段一※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与师教     
张明明的《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里,有一段话:“在我们家里,清晨起床和晚上就寝前,也都有说‘早安’、‘晚安’的习惯。出门要告诉父母到哪里去,回家要告诉父母回来了。有朋友到家里来要先见过大人。我和我先生结  相似文献   

12.
父亲     
吴涛一出世,母亲就死了。从小到大,他的吃喝拉撒全由父亲一人操持。父亲是一个身体单薄而矮小的庄稼汉,又没什么一技之长,只是本本份份地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待到秋天粮食成熟后,再拉到县城里去卖。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还充实,清茶淡饭甘如醴。父亲一直只知道这样劳作下去,直到吴涛被省城一  相似文献   

13.
送你一本书     
<正>我的父亲不识字,可是每次出门回来,都要送我一个礼物,就是书。不知道是因为我爱看书,父亲才买书送给我,还是因为父亲每次都送给我书,我才爱上看书的。书是我少年时候最想得到的精神食粮,小书桌旁,院子里,房顶上,甚至树杈间都留下了我读书的影子。如果是去赶集,或者去县城买东西,买一本书回来,那真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有了书,可以忘掉一切,躲到僻静的角落,读到天黑是常事。记得有一回,父亲赶集回来,送给我一本优秀作文荟萃的书,当时我正对写作文感兴趣,捧了书钻到村外的麦秸垛里去读。竟然不知不觉到了天黑,而且睡着了,害得家人四处寻找,  相似文献   

14.
凿井得人     
宋国有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井,做饭、浇地,什么事情都要用水,他家只好专门派大儿子每天到村外去挑水。日子久了,大儿子不干了,向丁父哭诉道":父亲啊,家里每天要用那么多水,光靠我一个人挑,实在太累了。"丁父也觉得这样做太占用人力了,家里能干活的人手本来就少。丁父于是率领一家人在院子里打井,井打好后,用水一下子  相似文献   

15.
弟弟出生时左手缺一截手指,落得“九个半”的一个绰号,和别人打架也大多因别人嘲笑他这个的结果。母亲身体不好,干农活时我是她的主要帮手,而弟弟往往只凑个人数。父亲在县城里上班,离家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要翻过两座山头,所以回来得较少。父亲常教导我,弟弟的手有缺陷,和他相比,我算是幸运的,有什么事情不能让着他呢?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再一次病倒了。父亲急匆匆赶回,东奔西跑治好母亲的病后,家里积蓄也一干二净了。看着父亲憔悴的脸,我提出让弟弟读书,我到父亲工厂里学手艺去。父亲犹豫了好长时间,最后才说“:好,我也想提前退休,你母亲…  相似文献   

16.
父亲     
父亲牡丹江市第三职业高中语文组吕晓朝父亲退休了,整日里一个人闷在家里,我很晚才回来,父亲便无声地进了厨房,我知道他又是去给我煎荷包蛋了……小时候我总是一个人被锁在空空荡荡的家里。那时候父亲工作始终很忙,有一次父亲半夜回来找不见我,便各处寻找整整跑到天...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味道     
窗外,一棵高大的树,如同撑起的大伞,为院子遮住夏日炎热的阳光。关于这棵树的来历,母亲和我说过,这叫苦叶杨,是父亲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无意中从路边捡回一根树枝,插在水井边,后来居然长出一茬叶子。记忆中,这棵树就一直长在院子里吧。八岁的时候,出于生计,父亲要去城里打工。当时这个城市还是我听说过最远的地方——哈尔滨。八岁的孩子,和自己的父亲几千里相隔,这种滋味可想而知。夏日晚上,我吵着母亲给我讲故事。孩子嘛,听着听着居然能够哭出来,母亲问我为什么哭,我好像很委屈地告诉她,她讲得没有父亲讲得好。  相似文献   

18.
老姐比母     
人说老嫂比母,我不幸,没有老嫂,仅有一位大我十多岁的姐姐。要我说,老姐也比母。   我依稀记得二十几年前,在遥远的外乡工作的父亲每次回家总是掰母亲的小杈。终于有一天,母亲出了事,父亲如愿以偿地“嫁”给另一个女人走了。这一来,在县城上高中的姐姐书读不成了,只好回到三间空荡荡的茅屋里,和我相依为命了。   既不能跟了爹去,总也不能跟了娘去,姐弟俩抱着在茅屋里哭了几天。日子,还是要过呀。姐姐擦干了眼角的泪,毅然用她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的担子。拿惯了纸和笔的小手操起了铁锨和铲头,侍弄起家里的三分自留地。不…  相似文献   

19.
每到夏天的清晨,我家院子里就开满了南瓜花,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母亲一见到金黄的南瓜花,就会哆嗦着嘴唇说:“那时候,我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我长到9岁,就跟母亲下地干农活。每逢暑期开学,看到儿时的伙伴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我就眼馋得在家里整天哭闹。母亲拗不过,就带着我到邻村丁校长家里打探消息。丁校长以前是位私塾先生,心地特善良。母亲把我领到丁校长家,丁校长一见了我们娘儿俩便责怪起母亲来:“你……今年再不上学,就要超龄了!”母亲没有吱声,但眼圈却红了。其实哪能怪母亲呀,我父亲去世早,母亲终年为一天…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整天工作”,14岁的凯思说,“他早上7点离家,要到晚上7点才回来。那时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吃,而且往往是坐在电视机前面吃。他甚至周末也到办公室去。”许多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把事业上的成就看得比父亲或母亲的职责更重要。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说:“人人都说我妈了不起,聪明能干,又有名气。她有时间到处旅行讲演,却没有时间陪我。”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老是工作。他们想跟父亲或母亲玩,但是办不到,因为他们不许打扰父亲或母亲。听听孩子们转述他们父母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