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勇 《物理教师》2012,(7):35+43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的物体一样也具有"惯性",平时反复的训练、测试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惯性".思维"惯性"使学生习惯于凭已有的经验和固定的思路来解决类似的物理问题;同时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模糊不清和对物理规律的一知半解产生了知识的缺陷,从而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题"时跳不出原有的"框架模式",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学生的思想中为啥根深蒂固呢?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如果注意不到,将会造成错误.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就非常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验失败.下面就列举几例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容易受思维“惯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剖析学生在面对这些实验时所犯的错误,我们就能够了解思维惯性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磊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14-114,118
本文通过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惯性思维存在现状的分析和探讨,对指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局限作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人的思维活动也有一种"惯性"--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感知新事物、认识新问题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某种固定的思路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既定心理倾向.由于思维定势本身是选择活动方向的一种思维倾向,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套用在新问题上,常常跳不出旧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陷入僵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肖素荣 《广西教育》2014,(17):32-3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强化和练习,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上的惯性。尽管思维惯性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完成解答,但也禁锢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的樊笼,让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变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实际教学中总是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因为"问题主义"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形式主义"及成人思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活动中的行政化参与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只有改变文本的解读思维及惯性教学形式,破除标新立异的浮夸之风,才能回归真实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在专科<高等数学>学习中产生惯性思维的根源,以及如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对惯性思维扬长避短,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容易,更精准.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指出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教学直觉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的培养以及逆向思维的培养,论述了惯性思维隐藏的危险性,同时通过具体实例加以论证。最后指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尽量挖掘教学内容和创造性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由于惯性思维学生容易将类似却不相同的题目墨守成规地遵循原有的方法去思考或解题,进而产生解题错误。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克服惯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教学中,语文课走进了惯性化的怪圈。新课标中提出个性化的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少一些概念化的惯性朗读、惯性语言,多一些自主化的情感收获。  相似文献   

11.
从事化学教育已有15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收获很多,但值得思索的却更多。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四式"教学,让"心育"融入化学教学:在教学环节,我尽力将学生引导到恰当的环境中,让学生的记忆、思维等容纳到一起,以达到智力活跃的状态;我力图避免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惯性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训练,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相似文献   

12.
杜敏 《考试周刊》2013,(80):155-156
习题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但习题是做不完的。因此通过有限的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成了重中之重。文章就如何在化学习题课上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中收敛。思维惯性中顿悟,思维转换中创新,思维批判中成熟,思维抽象中深刻作了探索,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要途径,"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力学发展的重要历程,揭示了力和运动关系和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前概念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本课堂通过质疑、迁移、建模、论证、推理、创新环节,重现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惯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两个非常突出的难点问题:(1)关于惯性是一切物体自身所固有的一种基本属性中"物体自身"这个关键词,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地理解。在解答惯性问题时,他们经常不假思索地说:"物体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以及"惯性使物体继续向前运动"等。因此纠正学生将惯性与物体割裂开的错误想法,是中学物理教  相似文献   

15.
受中国传统写作方式的影响,中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难免在惯性思维的支配下,走进"中国式"的误区,如用中文思维模式直接套用翻译;一主多谓等,这一方面暴露了中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学生英文写作思维有待完善与提高。基于此,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帮助中学生走出"中国式"的英语写作误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的一个特色板块,融趣味性、实践性、活动性与操作性为一身,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因势利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广角不属于课标规定的必学、必考内容,所以在教学时不能以惯性逻辑教学思维为导向,而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观察、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中,从而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构建以数学模型为主,让其成为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阵地,为学生  相似文献   

17.
"惯性"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任何物体在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仍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以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判断、解决。这种固有的思维惯性如不加以改造,就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期,我们将围绕语文教学的"语文性",结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当中感到困惑或疑难的一些问题,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士生导师魏南江教授,谈谈如何改造我们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习惯、创新能力和逆向思维,同时,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封闭的副作用,建立和健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改善评价标准和构楚奖励机制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排除思维障碍 培养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学生,常常会犯一些简单的低级错误;复习了一遍又一遍的知识点在不同场合应用时常出现不可思议的错误;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正式考试时,怎么也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这是什么原因呢?排除心理因素,思维出现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1由惯性思维产生的思维障碍惯性思维,也叫定势思维,是由于人脑多次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伦建明 《考试周刊》2013,(9):136-136
高中物理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物理有一个惯性思维,认为物理是枯燥难懂难学的,加之物理又是理工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都有一定要求,所以在学习成绩上很难提高,而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也有惯性模式,教学多为灌输式,收效甚微。物理教师要认识到存在的这些惯性,想方设法摆脱这样的惯性,才能提高物理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