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分别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的语文感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手段,让音乐走进阅读课堂,让音乐走进作文课堂,可为之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良好的审美物境和审美心境,能培养、提高学生对文字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一、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音乐让作文标题靓起来文章的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透过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让音乐走进课堂,让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让学生在他们的歌声中学习语文.使音乐与文本语言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浅探音乐艺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惠琴 《文教资料》2014,(13):82-83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将音乐与学生的心灵相互融合,就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利用让音乐与学生心灵相互融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到音乐课堂的魅力。文章主要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调查分析,论述音乐与心灵相融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及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写乃老生常谈,语文与音乐渊源已久,在语文教学中可借歌曲打开学生思维,搜集素材,可借歌曲或优美的MV画面激发学生灵感,学会构思,也可借歌词入文或拟题。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平添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相通的,文学语言与音乐艺术互为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形式来表现文学语言的抽象思维,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寻找具有共性的音乐实例来促进语文的学习;音乐与课文诗词相互渗透,激发联想;深刻理解音乐(歌曲)、诗词内涵,升华思想。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两者在语文教学中的互为补充和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跨学科综合学习是当代教育的一个趋势。语文与音乐内在的关系源远流长:《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其实音乐的魅力并不在于欣赏,而更多时候表现在它能启迪、唤醒、感染人,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它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用它来引导学生写作文,更能有力地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语文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语文,走进作文,达到“意美以感心,言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和谐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8.
当代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的情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呢?  相似文献   

9.
梁焕敏 《教育艺术》2006,(10):35-36
大多数学生对优秀的诗词耳熟能详,对音乐也是情有独钟,可诗词与音乐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恐怕很少有人去想。而作为语文教师同时又喜欢音乐的我,在诗词的教学中常常有意解读二者的关系,并且尝试着让音乐走进诗词教学的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眼界,并为学生们学习语文找到了新的视点,带来了新的视角。我愿就此与同行切磋。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诗词与音乐之间关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知识输入以及输出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带动写作,在写作的训练当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培养,让小学语文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盛华 《教师》2013,(16):30-30
音乐具有"感染、熏陶"的作用,且有效、简便,成为当今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辅助手段。让歌声走进语文课堂,既丰富了语文的教学资源,又能愉悦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肖琳 《教师》2010,(13):70-70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激发人的灵感,鼓起人的勇气。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适当的音乐手段,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创设艺术氛围,创设审美的物境和审美的心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付阿莲 《快乐阅读》2011,(24):24-25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音乐也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将音乐艺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尝试着让音乐走进语文的课堂,为语文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维,鼓舞人的斗志,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为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音符上跳动,在旋律中成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肖琳 《教师》2010,(10)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激发人的灵感,鼓起人的勇气.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适当的音乐手段,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创设艺术氛围,创设审美的物境和审美的心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是学生情感的投入.童心就像小草一样待我们去浇灌,要想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中去.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来推动他们积极学习音乐的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愉快的教育方法,让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激发他们兴趣。  相似文献   

17.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尝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使之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一、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0.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可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而且要让学生认可你同时也是一名全能的语文教师.这是笔者要把音乐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的一大原因."生活处处充满音乐".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只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让一支支优美动听的歌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就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