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初中班上每个人都有绰号,同学之间不喊名字都喊绰号。老师们总用又欣赏又焦虑的口气说:“你们班太疯了!”最后一学期,班主任换了,来了个很凶的女老师,我们都怕她,结果学习成绩上去了,85%考进了重点中学。听到这个消息,“鸟”从德国回来了。“鸟”是王小凯的绰号。有一次他上课回答问题,那是一个很小的小问题,但他却像思想家似的说:“我们中国人应该学会用一只鸟引来两只乌,引来一群鸟。”我们都笑了,从此就叫他“鸟”。他一点不生气,还舞动着手臂学鸟飞,  相似文献   

2.
中考体育加试的前3项上周就考完了,儿子考了满分。今天是最后一项——1000米长跑的测验。晚上,我趴在阳台等着儿子,一眼就见到他闷闷不乐地往家走。一进门,未等我开口,他便说:“妈,今天甭提多别扭了,就差那么一点儿。”“怎么了?”我问。他说:“我们班22个男生,合格8个,  相似文献   

3.
男生阿恰     
高睿要出国,原本只是一个小道消息,在私下里这样流传着,我们从未想象过这个整天歪着头的可爱男生,会离开我们飞向那个大洋中的国度。开学的时候,因为他的头老是歪着,朋友们便开玩笑地叫他“阿恰”,也就是上海话中的“阿斜”。听到这个绰号,他也不生气,只是笑眯眯地歪着脑袋对着我们点点头。  相似文献   

4.
我班有不少特别学生,同事们常戏谑说:你班净出“怪才”。的确,我班真有不少“怪才”。 一个善意的绰号 部德超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我发现他的特别是刚开学不几天,全班80余名学生还叫不准名时 。一次,我说:“这个同学,请你回答,对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他站起来,出乎意料地说:“老师,我叫部德超,开学好几天了,你怎么还叫不出我的名字!”好一个特别的孩子!教学十余年,我还没见过这么大胆说老师“不”字的。我有点不自然地说:“这一次再也忘不了了。”于是,我记住了这个特别生。之后,他的特别之处也“渐露锋芒”:他能…  相似文献   

5.
上班诀窍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明一切情况。”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道:“我一定照办。”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的情况了。”“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道。“是啊。要是我们坐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逛逛,那就说参观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会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的。”…  相似文献   

6.
职趣     
1 我们部门有个同事,当初入职的时候体重是240斤,他说:“我上班就是来减肥的,减到200斤就不干了。”4年过去了,现在离最初的目标就差70斤了! 2 昨天我上班的时候出去办点儿事,准备回来时怕被老板逮着,就打电话问同事老板在不在,同事说老板在呢,直接把电话给老板了。  相似文献   

7.
优良中差     
“优良中差”这四个等级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陌生。如果让我送它们一句话,我会说:“你们把我们小学生害得好苦!”“优”就好像阳光明媚的睛天;“良”就好像乌云密布的阴天;“中”就好像淅淅沥沥的小雨;“差”就好像铺天盖地的暴风雨。  相似文献   

8.
雷印迎 《山东教育》2006,(7):113-113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  相似文献   

9.
绰号王     
绰号王,属于自封,但非本人所愿,实在是因为我的绰号太多。自小学起,我的绰号数就一直保持上涨趋势,从未下跌。至于这些绰号的由来,且听我慢慢道来。记得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在我的课本上写下了“韩剑禹”的字样,不料被同桌瞧见,他识马不识禹。我的名字到了他口里便成了“韩剑马”了。他还扬扬得意地说:“我赐名给你,还不谢恩?”弄得我哭笑不得。过了不久,也不知是哪个缺德鬼在背后叫了我一声“红薯”,从此,绰号榜上又添一名。小学算是熬过去了。本以为到了中学这些绰号就会被渐渐忘却,可是事与愿违,绰号更多了。一日英语课…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喜欢给别人起绰号,而且小说的人物命名也擅用绰号。可是生活中,别人也曾给他起了一些有趣的绰号。鲁迅最早的绰号叫“胡羊尾巴”,这是他幼年的时候邻居们送的,意思是短小灵活,敏捷利落。鲁迅另一个比较早的绰号是“富士山”,这个绰号始于日本留学时期。据他的同学沈瓞民说:“大家听到他描摹留学生发髻盘在头顶的丑态形如‘富士山’时,都不忍喷饭。  相似文献   

11.
《快乐阅读》2020,(4):25-25
毕业后,我幸运地与大学时暗恋了很久的男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因此我经常找机会假装偶遇他.有一次,一个同事问他:“××(我)是你女朋友吧?”当时他慌张得说不出话来,另一个同事说:“不可能,他们两个根本不塔.”然后他们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我……后来,有一次加班到很晚,我走到楼下时看见他,正疑惑时,他走过来对我说:“你不是说追不到我誓不为人吗?我想让你当人.”然后,他在朋友圈发了我们的合照,并配文:“很搭.”  相似文献   

12.
我儿子还不满三岁,可是他每次出门,都要对我们说:“我们打的吧。”从他说这话的神态上,出门坐出租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仿佛出粗车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我记得他刚会说几句话的时候,大概也就是两岁,他就经常对我们说:“我不要坐公交汽车,我要坐出租汽车。”  相似文献   

13.
一家三侠客     
我们一家三口人,绰号专家给我们每个人起了一个绰号,说我们一家是“三侠客”。“修车侠”——爸爸我老爸下岗后,学会了修车技术。如今,他重新上岗两年多了,可依然修车不止,有不少人自行车、摩托车坏了,总推到我家来。老爸下班后,就换上工作服去修  相似文献   

14.
当老师     
七岁那年,我有过一次当老师的经历———教爷爷念拼音,纠正他的发音。我爷爷是连云港人,后来在东北生活了很多年,最后在南京定居。所以,他说起话来就有点南腔北调,连云港人以为他讲东北话,东北人以为他讲连云港话。爷爷年轻的时候,闹过一个大笑话。那时候,爷爷的一个同事要去外地出差,爷爷便托他买只“平锅”,结果,几天以后,那个同事不远万里辛辛苦苦给他带回来一大筐“苹果”。这件事一直到现在还被家里人当成笑柄。几十年过去了,爷爷的口音还是怪怪的,把“勺子”说成“刷子”,把“热死了”说成“噎死了”,真让我受不了!于是,我痛下决心,一…  相似文献   

15.
40年前,我同尚仲衣先生谈论到近百年来的中外教育家。我说,陶先生要算伟大的教育家中的一个,尚先生听了愕然说:“你们这个话不会过分吗?”我说:“你不相信,我们就来讨论讨论看。”那时候,我便举出了很多事例来跟他讨论。时过数十年,如今,陶先生和尚仲衣先生都已与我们长辞了!“盖棺论定”,今天我更可肯定地说:“陶行知先生是近百年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6.
上述案例中的小宇本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孩,可是却因为小朋友都叫他“小笨猪”而令他失去了往日的笑颜,甚至说不想去幼儿园了,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小笨猪”这个绰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慢慢地传到了学生的耳朵里。昨晚又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听武老师兴高采烈地“大吹”。  相似文献   

18.
名落孙山     
《辅导员》2010,(17):16-17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读书人,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相似文献   

19.
“柿把儿”老师本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公分。满脸的青春美丽豆。小小的眼睛上罩副近视眼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上第一堂语文课时,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有同学做了统计,就那一堂课,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给他起了个绰号:“是吧”老师。因“是吧”与“柿把”谐音,而这里多的是柿子,因此,同学们管他叫“柿把儿”老师。以后上课,他在讲台上说一个“是吧”,同学们在下面学一个。有时,他还没说“是吧”,同学们就先说了。他…  相似文献   

20.
阿累是个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头,他教我们的历史和时政。“阿累”这个称呼,当然是绰号了。我们有时给老师起绰号,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缘故。阿累是我们比较喜欢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