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雪融化后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春天!”一个小学生肯定地回答说。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的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是水,这是常识。难道小学生的回答真的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憎而机械的“标准答案”——想象的翅膀被“喀嚓”一声剪断了。我想,这个小学生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说出像“雪融化后是春天”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答案了吧!这位老师固守着答案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在前几年广为流传的故事: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提这样一个问题。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水”,而唯独有这么一个小学生和大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雪融化了是春天。”于是,同学们开始嘲笑他,老师也一本正经地告诉她答错了,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标准答案”,并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那个孩子的回答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小草钻出地面,果树开花,难道这不是春天又是什么?孩子的脑海了里充满了童稚的天真和想像,幼小的心灵中充盈着美丽…  相似文献   

3.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然而,老师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相似文献   

4.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相似文献   

5.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雪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是春天!”可惜这位教师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因此,回答“春天”的学生错了,他学习的自信力开始动摇。这位教师太注重标准答案了,以致于抹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雪融化后变成春天”,有什么不对的呢?不是更富有诗意,更富有想象力吗?  相似文献   

7.
某小学曾有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提问 :“雪融化了出现什么?”回答“水”的学生受到了教师的称赞 ;有一个学生回答“雪融化了出现春天” ,老师马上给他判定错误 ,并转告其他学生 :“记住 ,雪融化了只能出现水。”“雪融化了出现春天”———多么美妙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冬雪消融 ,溪水淙淙 ,草木绽芽 ,百鸟啾鸣 ,一派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雪融化了出现水”无疑是正确的答案 ,但我们能简单地判定“雪融化了出现春天”是错误的吗?因为教师简单的判定冰冻了学生天真浪漫的想象力 ,也许当这个学生再次遭遇类似的问题时 ,不会再开动思维想象的机…  相似文献   

8.
一本教育刊物上刊登了这样两则案例:一则案例说: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融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都错!答案是泥水。”  相似文献   

9.
“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小学试卷里出现的题目,答案是“水”。有一个学生作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被判错,问及原因,改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水”。  相似文献   

10.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一名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都错了!答案是水。"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9”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2.
涂皓 《教育》2014,(1):48-48
正冰水融化了是什么?有的学生答:"春天。"老师给了一个"叉",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冰融化了是水固然没错,可是冰融化了是春天就错了吗?这样的题目本来就不存在唯一答案,又何来标准答案?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是出题者想要学生答出的答案而已。换个角度,如果冰融化了是什么的标准答案是"春天",那些答"水"的学生又错了吗?应试影响下的"恶果"上海某杂志社编辑叶开了解到女儿的教育状况之后,不禁一声叹息。他很难理解语文老师眼中的标准答案为何如此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这个例子,当今已经普遍认为是创造性思维向传统思维挑战的典型例子。然而仔细一想,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他们对问句中的‘是’字的理解不同于教师的理解罢了,教师把‘是’理解为‘变为’,学生则把‘是’理解为‘将会出现’。”“导致学生的回答同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蒋海滢 《宁夏教育》2004,(10):51-52
偶尔,读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问:“雪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答:“是春天”。教师纠正说:“不对,标准答案是水”。掩卷长叹之余,我想,这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拒绝了学生精彩回答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折断了学生想像的翅膀,扑灭了刚刚燃起的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两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0,(5):14-16
妈妈微笑着问儿子:“宝贝,雪融化了是什么呀?”孩子回答:“是春天!”妈妈不满意了,一本正经地告诉儿子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用笔写了出来,好让儿子用心记住,答案是“水”。就是在这些“标准答案”中,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被咔嚓一声剪断了!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答是“水”或“泥”,只有一位学生答是“春天”。结果被判错。近些年,这个事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被认为是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理由是“雪化了是水”谁不知道?毫无创意。只有回答“雪化了是春天”才是创造性思维。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欧美的一个国家。在一次物理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用气压计去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一位学生用的是“创造性”思维:一是可把气压计拴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去,然后量绳子的长度;二是干脆把气压计送给看门老头,请他告诉一下楼的高度即可。那位洋教师对…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答是“水”或“泥”,只有一位学生答是“春天”。结果被判错。近些年,这个事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被认为是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理由是“雪化了是水”谁不知道?毫无创意!只有回答“雪化了是春天”才是创造性思维。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欧美的一个国家。在一次物理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用气压计去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一位学生用的是“创造性”思维:一是可把气压计拴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去,然后量绳子的长度;二是干脆把气压计送给看门老头,请他告诉一下楼的高度即可。那位洋教师对…  相似文献   

18.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鼓励的魅力     
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老师问:"雪融化了是什么?"孩子们大多主动举手回答说是水。只有一个孩子坐在角落里,怯怯的举起手说是春天。她的回答与众不同,极富想象力,老师热情地鼓励了她,她的小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