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这么一则佳话:一天,美国人迪·恩·帕金斯的儿子,向他报告幼儿园里的情况,说自己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父亲面前显示一番。孩子取出一把他还不该使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要当着父亲的面切开,以便让父亲看看里面“藏”着什么。但是,孩子不是从苹果的顶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是横向拦腰切下去。按常规看,这种切法是“错”了。但当孩  相似文献   

2.
善于发现     
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在《苹果里的星星》短文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向“我”显示他学会了新东酉。我们通常切苹果,是竖着切,而孩子却将苹果横着放,用刀子从中间拦腰切下去。结果奇迹出现了,苹果的两个横切面上,各有一个美丽的五角星图案,那是各由五粒种子镶嵌而成。作者震惊了,惊叹之余有了感悟。他写道:“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如果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3.
达·芬奇的父亲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他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时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正因为父亲的开明,达·芬奇才能全身投入到他喜爱的绘画中。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安徙生的父亲丹麦童话作家安徙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那里…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基础教育以其过分的随意并不为人所欣赏,但是,他们的素质教育却是世界一流的。家长们大都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绝大多数美国小孩从三四岁起就和父母分床而居,无论孩子怎样吵闹和不愿意,父母绝对不会退让。年轻的父亲杰斯一边安抚着哭叫的儿子,一边在儿子的房间内安着一盏橘红色的小灯,他告诉儿子,有了电灯做陪伴,他就不会害怕了。不出一个星期孩子就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并很快养成独自入睡的习惯。美国人爱自己的孩子的确与众不同,他们不会因为孩子小而一切替孩子代…  相似文献   

5.
1.列宁的父亲伊·尼·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出身贫苦靠半工半读成才的知识分子,后来当了国民教育视察员。 ‘口2.列宁小时候学习优秀。父亲怕儿子自满,不能养成勤勉习惯,于是就对他严格要求和具体指导。中学时列宁已读了许多俄国古典书籍。3.父亲对子女既严格又民主,大人做事时不许孩子吵闹,不经允许不许外出去玩,家中树上的苹果也不许孩子们乱摘。 ,,1l ,’ 一4.父亲允许孩子们自由参加大人谫话,提不同意见,辩论和解答问题.民主的气氛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列宁的母亲玛·乌历诺娃也是很有修由人。她不但帮助产学好外语,同时…  相似文献   

6.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向父亲报告幼儿园中的新闻,并告诉父亲,他有一个重大发现。“什么发现?”父亲漫不经心地问。“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父亲瞪大了眼睛:怎么会呢?儿子拿出一个苹果,拿起小水果刀,郑重其事地向父亲展示他的发现。他费力地切开了苹果,但是孩子不是从茎部到底部这样竖着切下来,而是横向拦腰切了下去。儿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在父亲面前:“爸爸,看,多漂亮的星星。”父亲真正地惊呆了:我们吃过了多少个苹果,每一次都是“祖传”的规规矩矩的切法,从来也没有想到另一种切法,当然也从没有见到苹果中美丽的星星。筌苹果里的星星@…  相似文献   

7.
海的女儿     
相关链接1805年4月2日,在丹麦小城欧登塞一个贫穷的家庭里降生了一个男孩。这男孩就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他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洗衣妇。他们全家挤在一间屋子里,经常挨饿。但家里有几本书——《圣经》、《一千零一夜》和霍尔贝格的剧本。父亲给安徒生读这些书,用温情的声音哄儿子睡觉。不幸的是安徒生11岁那年父亲病逝。这个怀着梦想的孩子,14岁便独自到首都哥本哈根闯荡。后来一位好心人送他去读书,但他在学校里常受人欺负,过着毫无乐趣的贫困生活。他只能从精彩的文学作品中得到慰藉。伴随孤单无助的痛苦,他渴望…  相似文献   

8.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非常热爱孩子,不論是流放在西伯利亚或者被迫避居在国外的时期,不論在准备十月革命或者在国內战爭的年代里,只要他一有机会,他总是要和孩子們玩玩,象父亲一般地对待着他們,有时天真烂漫地和孩子說起笑話来。克魯普斯卡娅記下了列宁关怀、爱护孩子的鮮明特色。她說道:“他总是喜欢和孩子們玩玩,說說笑話,我从来沒有看見他对待別人不喜欢的那些孩子有过严厉的眼  相似文献   

9.
一家之言     
美国人帕金斯的儿子向他报告幼儿园的新闻,并说自己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孩子取出一把小刀、一只苹果,要当着他的面把苹果切开,以便看看里面“藏”着什么。但是,孩子没有用人们常用的方法:从苹果的顶部切到底部,而是横向拦腰切开。当孩子把切开的苹果放到父亲面前时,帕金斯被其从未看过的美丽图案感动了:“爸爸,您看,里面有颗星星呢!”孩子是无所禁忌的。由于不管不顾的拦腰横切,使隐藏其中的星星显现出来。这其中隐含的教育哲理,令每位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在创新智慧的追求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轻易遵循既定的“封锁线”,更不可…  相似文献   

10.
路易斯·布莱叶出生在1809年1月4日,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西蒙·雷内·布菜叶在距离巴黎约49千米的吉雷镇上当马鞍匠。路易斯一直是一个活泼健康的孩子。一天,一场可怕的事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1809年,德国一位9岁的孩子卡尔·威特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时他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后来成了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卡尔·威特的成名,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他的父亲对他特殊的建“行为录”的家庭教育方法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优秀设计《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尽管我曾多次执教过这篇课文,但我深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是为学服务的,面对新的孩子,我决定从调查他们的学习需要入手,不但让他们在课前查阅作者和其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还开展了“最佳问题手”竞赛,让他们提出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还真行,归纳起来,主要提了以下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笔名取为“落花生”,而叫“落华生”?·为什么父亲要将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为什么课文要把“议花生”当作重点来写?·为什么父亲要一边吃花生一边让孩子去体会…  相似文献   

13.
编者旁白:从危险中获救,毫不慌乱,更难得的是父亲同孩子一样具有童心。再来一次,太有意思了!@埃·奥·卜劳恩  相似文献   

14.
12岁的男孩鲁本·厄尔在一家商店橱窗里看到一样令他心动的东西,但是——5美元——这个价格远不是他能付得起的。1945年的5美元,几乎够买全家一周的食品呢。鲁本不能向父亲要钱。父亲马克·厄尔的每一分钱都是靠在加拿大纽芬兰的罗伯茨湾捕鱼挣来的。而鲁本的母亲多拉,为了不让五个孩子冻着饿着,差不多是一个钱掰成两个钱用。尽管如此,鲁本还是推开商店那扇久经风雨的大门走了进去。他穿着面粉袋改做的衬衫和洗得褪了色的裤子,站得笔直,丝毫不觉困窘。他告诉了店主他想要的东西,又加上一句:“可我现在还没有钱买它,您能为我预留一段时间吗?…  相似文献   

15.
“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3000人的死亡。许多失去妻子的丈夫们勇敢地担负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他们既做父亲又做母亲,完成养育子女的重任。要为孩子顽强地活下去理查兹只是那些丧失了妻子的父亲之一。他的妻子叫维尼夏,他们结婚已经3年。她在位于世贸中心第一塔楼100层的马什·麦克莱伦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上班。“9·11”事件之前,理查兹的日子就像其他家庭的日常生活一样。可如今“正常的”日子意味着理查兹要担当起他们18个月大的女儿凯拉的父亲和母亲两项职责,凯拉将只能通过照片认识自己的母亲了。当那些在“9·…  相似文献   

16.
儿童车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来了一位查票员,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仔细地打量了他之后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但我买车票时还是孩子。”作家与鱼有一个很想成名但又怕下苦功的青年写信给马克·吐温,请他介绍成功的秘诀。信中写道:“听说鱼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补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的鱼。请问你吃了多少鱼?吃的是哪种鱼…  相似文献   

17.
沃尔夫冈·阿梅德·莫扎特,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世界乐坛明星。公元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担任萨尔斯堡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长。莫扎特幼时聪明好学,从刚懂事起就爱玩弄乐器。每逢姐姐练琴,他总是坐在旁边默默地听着,看着,接受音乐的熏陶。每次开家庭音乐会,他总是站在一个惹人注意的地方认真听,直到音乐会结束后,他还模仿、偷偷地练习。有一次家庭音乐会又要开始了,他大胆地向父亲提出一个要求:“爸爸,请让我拉提琴好吗?”父亲带着吃惊的声调说:“我亲爱的孩子,你没有学过拉提琴呀!…  相似文献   

18.
马可·波罗出生前3个月,父亲就和叔叔一起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进货去了,可是却很多年没回来,许多人怀疑他们失踪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死,只是当时正值蒙古大军西进,在战争的条件下,他们只能走走停停,而且难以找到做生意的机会。马可·波罗已经4岁了,还没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什么样子?脸上有没有胡子?凶不凶?他现在在什么地方?还会不会回来?马可·波罗天天在考虑这些问题。别人告诉马可·波罗,他的父亲和叔叔失踪了。一个4岁的孩子,还不知道失踪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常常对妈妈说,等他长大了,一定到东方去,到君士坦丁堡去,把失踪的父亲找回…  相似文献   

19.
一天,猴妈妈取出七只箱子.对猴哥俩说:“这七只箱子里分别放有1个、2个、4个、8个、16个、32个、64个苹果.现在要求你们从这七只箱子里取出87个苹果,但每只箱内的苹果要么全部取走.要么就一个不取.应该怎么取呢?”看了看两个孩子.猴妈妈接着又说:“谁的取法好.这七只箱里的苹果就奖给谁。”  相似文献   

20.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0)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以《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而著名。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母亲是一个农妇。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绘画。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学绘画,从师于安德里亚·罗奇。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没有教他如何创作绘画作品。他只是要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几天鸡蛋后,有点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你为什么不教我新东西呢?”老师回答道:“别以为画鸡蛋是件简单的事情哦。”达·芬奇说:“每天画鸡蛋真是很枯燥啊!”老师回答道:“你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