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是历史思维,而历史思维的表现之一,是基于史料的思维。在“无价值不入题,无情境(史料)不成题,无思维不命题”的背景下,深入剖析高考试题背后的思维逻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22年高考试题,谈谈基于史料的历史思维的常见视角。一、整体把握,注重思维的广阔性(完整性)整体思维,又称系统化思维。它要求将一系列零散的问题进行有序整理,并以全面的、整体的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题干往往不止涉及一个历史事件,还涉及一个时段历史事件的前后变化。  相似文献   

2.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要求学生从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与史料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阐释、评价的主观题型,在中学历史学科中有重要地位,本文重点探讨其考查功能及命题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培育历史解释素养,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获取史料,解析历史事件和史实,增进历史理解,锻炼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文章从界定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入题,分析了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现状,并探索利用教学策略,研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4.
王磊 《辽宁教育》2023,(17):88-90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教师可以深挖绘画作品中的历史因素,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现实     
《中文自修》2005,(7):4-4
西方的文艺理论中有一派叫“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人文化,社会他的产物。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是人看不到的.是被写出来被阅读的.所以只存在于文本中。那些写历史的人.自然无法摆脱自己的主观和时代的局限,于是历史也就不是所谓的史料的堆积而是写历史的人对史料的分析了。  相似文献   

6.
历史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程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史料,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进而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指出,最基本的方法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史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辨析史料和解答材料题的能力。首先运用史料,培养兴趣,其次运用史料,培养能力。总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史料,通过探究史料,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何卫民 《考试周刊》2014,(71):12-12
<正>新课标下的高考选择题往往是依据新观点、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新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再认、调动和运用历史基本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2014年新课标地区高考题为例谈谈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一、要善于抓住"题眼",提炼关键信息"题眼"是题中显性的或隐藏的关键信息,如特殊的知识点、各种限定词和特定的称谓等。高考题因为历史史料复杂多变,潜在信息隐蔽难寻,易使人陷入困境,找出题中的题眼则  相似文献   

8.
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历史解释素养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可以说,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以及辩证、客观理解历史事物基础上的。然而,无论是对史...  相似文献   

9.
唐仲均 《教师》2010,(3):95-96
历史学习需要想象力,这是因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过去时”,学习和研究者又非历史的当事人,但这种想象一方面必须尊重史实,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另一方面必须具有高尚的史德。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解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卷注重通过丰富的史料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提问艺术新颖高超,值得称道。不过仔细斟酌.试卷第5题在对历史材料进行爬梳剔抉时不够严谨.导致对历史内容的呈现不够客观全面.影响了学生对试题的准确解读。该题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通过具体事例考察历史发展中的精神现象和历史认识中的精神现象的同时,揭示了历史精神的实质,阐明了历史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人的精神关系的集合,历史最终表现为人性的展示。人与人之间彼此依赖,在相辅相成的原则下共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二者是人的力量的外化,是人性增殖的结果。并力求在历史与精神之间寻找一种联系,在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认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客观真实性是历史的根本属性,也是历史解释的根本纪律性。历史研究者身处一定社会意识及政治因素中,使得历史解释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印记,从而在历史结论与历史真实之间,构建起一个适应时代的解释体系。历史解释随时代主题转换作适应性调整的特点,却给了一些不求甚解者篡改历史结论的机会。他们在割裂史料和缺乏严密论证的情况下,依据假设,甚至猜想,强行推导出某种选择性结论,进而实现其特定价值观念的传递。但不顾历史真实的任何妄断和猜想,因缺少了材料和学理的支撑,便难免滑向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知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知识论"对史学和理学理论有着持久的影响,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理本"传统,近代欧洲的"人本"趋向.科学实证主义和专业历史学的产生,反理性思潮对史学的冲击,以及近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的批评,无不与"知识论"有关.以"知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史学理论总的倾向是否定历史理性,其所论不无道理,但总的说来不失偏颇.  相似文献   

14.
本刊特约周先生撰文谈谈治学经验,现将其《我的史学研究与史学观》一文刊载。我们深信,周伟洲教授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会使每位读者受到启发和鼓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还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但是,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方便地将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中的历史题材与历史著作中的“历史”概念进行区分,可用“历史形象”一词来概括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与历史相关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化中的“历史题材热”与我国当代消费文化的出现与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历史是被作为“形象”来消费的,它不是“资治通鉴”的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虚幻的“形象”变成了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历史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讲求时效,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就失去了新闻价值,失去了新闻价值的新闻似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从新闻历史观的眼光看,优秀的新闻虽然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却有可能沉淀为“历史的初稿”,从而具有历史的价值。新闻历史观就是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新闻,从新的角度挖掘新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图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和课程资源。在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历史图表,挖掘其历史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如何利用历史图表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form, content,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has shifted including changes in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actice that came in viewing history as social science, critiques and reconstructions of historical forms of knowledge, and debates about form, format, genre, and discourse.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essay begins with the claim that history is a distinctive discipline. It's distinction lies not only, or even primarily, in its subject matter or materials. Rather, history is distinct as a form of inquiry and mode of understanding, with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llow.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历史观念遭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今天,重写历史不仅是一种建构新历史观的策略,也是一种现代性的需求.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这两种形态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尊重史实的倾向,一种是现代的颠覆历史、强调文学虚构的倾向.总体来说,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是一架倾斜的天平,历史小说作者超越历史,更多在艺术虚构中寻找某种生存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