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在教育部社政司指导下,按照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制定的《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办法》,历时半年,结果已经产生。共有86家出版社的235种图书榜上有名,其中101种图书获得优秀畅销书一等奖,134种图书获得优秀畅销书二等奖。这次评奖的参评图书共有377种,获奖率62.33%。  相似文献   

2.
根据两年评选一次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的规定,大学版协2002年第五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评奖工作已全面展开。本次评奖的对象是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的,初版印数在五千册(套)以上,或在此期间重印累积印数达一万册(套)以上的图书。评奖标准为:1.符合上述评奖范围条件;2.内容健康,品位高尚;3.编校、印装质量达到国家有关方面规定的合格品标准。评奖采取出版社推荐和评奖委员会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一般每社可推荐1~3种(套),最多不能超过4种。本次评奖分为“优秀畅销书…  相似文献   

3.
作为大学出版社行业奖项的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评奖,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指导下,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评奖办法》,经过近一年的评选,已经圆满完成。本届评奖参评出版社97家。比第六届的87家又有增加;各出版社报送参评图书499种,也比第六届的377种有大幅度提高,反映了各出版社的高度重视,也映射出我们这个奖项影响力的提升。最终328种图书荣获“优秀畅销书”奖,其中一等奖167种,二等奖161种。  相似文献   

4.
1995年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外语类参评图书编校错误评析郭力1995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评奖已经结束,外语类图书有14种参评,7种得奖。在评奖过程中,评委对每本参评的书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发现这些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编校质量方面的问题。本...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出版社评选优秀畅销书通知”的要求,全国共有73家高校出版社推荐223种(332册)书参评。协会委托部分离退休的编审对参评的图书进行了质量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整理刊登,以飨读者。一  各社推荐参评的图书中,绝大多数是近两年出版的新书。虽然按要求推荐参评的仅限于两个效益都较好的少数图书,尚不能反映大学出版社近两年出书的全貌,但也可从中看出这期间大学出版社出书情况的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从这次评选出的优秀畅销书来看,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普及性的增强。  …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高校出版社学术著作评奖参评图书编校错误举例及错误原因浅析周月梅国家教委于1995年主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评奖。在评审过程中,发现参评图书在编校质量上存在着一些不同的问题。有些书尽管学术价值很高,但由于编校差错率过高,以致失去了被...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2):16-17
2003年12月,电子工业出版社针对其全部在销零售图书,进行了“2003年十大优秀零售畅销书评选活动”。经过对全国几十家零售书店的销售数据进行调查,初选了30种入围图书,再根据来自全国200余家书店近300名一线销售人员对这30种图书的投票统计,最终产生了2003年度十大优秀畅销书。“新电脑课堂系列丛书”、“富爸爸系列丛书”等十套/种图书成为了“电子工业出版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是关系到出版社能否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图书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及印刷质量,一部优秀的图书、畅销书,不仅仅要做到编校质量上乘,版式设计和印刷精美,而且主要的是要确保图书内容质量的高品位,力争做到新颖、有特色,符合现代出版的要求,即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由新闻出版署和中国版协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评奖,于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这次评奖,是对近两年来外国文学出版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更好地推动外国文学出版的有力举措。本届参评的共有二十九家出版社、一百一十七种图书(含丛书)。经过评委们的认真审读和充分讨论,四轮投票,最后评选出了一等奖七种,二等奖十一种,三等奖十四种,共计三十二种。获奖种数与上届持平。尽管这两届评奖相隔时间较近,但由于这次评奖提出了较高的参评标准,并限定了参评名额,因此,各社报来的图书,多数质…  相似文献   

10.
评优·导向·鼓劲──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评选综述曹宏遂1995年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评选的是1993年、1994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要求各出版社选送参评的图书不得超过两种,但已获出版署主办的各门类图书专项评奖一等奖的图书,可以不占出版社参评的品种数。全...  相似文献   

11.
国家图书奖是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综合性图书评奖,设立此奖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发展,鼓励和表彰优秀图书的出版。该奖自1993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四届,受到了出版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广泛好评。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的初评工作已于日前结束。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少儿、辞书工具书、古籍整理和民族图书等9大门类的214种图书初评入选。这些图书是从全国500余家出版社评选推荐的2000余种参评图书中评选出来的。 国家图书奖历来十分重视广大读者对评奖工作的积极参与,正式评定之前,公布初评…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为表彰新闻出版署所属各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图书,鼓励出版社和编校人员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近日新闻出版署发出通知,决定举办第三届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评奖。评奖工作于10月份开始,12月底结束并颁奖。这次评奖设优秀选题奖、优秀编辑奖、优秀设计奖、优秀校对奖四项。  相似文献   

13.
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共有369家出版社报送986种图书参评。评奖办公室组织100多位各学科著名专家,对参评图书逐一审读,提出了139种图书的入选建议名单。近日,评委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确认138种图书为初评入选图书,并由评奖办公室向社会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版协组织推荐参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版协关于举办“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通知(内分三个子项:即“图书奖”、“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优秀科研论文奖”)及有关评奖办法,市版协会同市新闻出版局相关处室对报来的参评图书、音像制品、科研论文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互比较,认真审核、筛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奖评奖委员会于3月10日向全国各出版社发出《关于评选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的通知》后,从3月25日开始陆续收到参评图书,至截止日期己收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家出版社报送的一千多种参评图书。本刊第六期、第七期刊载全部参评书目(地区及出版社按汉语音序排列)以广征泛求读者意见。欢迎各有关方面与评奖办公室联系(电话:64173406)。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已在京正式启动。从4月1日起评奖办公室陆续收到参评图书,至报送截止日期已收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68家出版社报送的986种参评图书。本刊第七期、第八期分两次刊载全部参评书目(地区及出版社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以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与评奖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4173406)。  相似文献   

17.
第13届中国图书奖评委会日前在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147种图书初步入选,并向社会公示。 本届图书评奖共有390家出版社报送1257种图书参评。按照评奖程序,评奖办公室将参评图书分类,并送有关专家审读。此次参加审读的专家共有100多位,他们对审读过的图书,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有的同类别的书,需要作专题比较,评奖办公室就请相关专家在一起作比较研究;个别图书,几位专家意见不完全一致,就请他们共同讨论,取得共识。在专家提出的建议初选入选书目的基础上,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主任石宗源的主持下,经过认真讨论,最后确定147种图书为初评入选图书,并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国图书评论》杂志上向社会公示(见本刊第56页),广泛听取意见,以使评奖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出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发挥导向和激励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还要更认真一些──《大学出版》两篇有关高校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文章读后杨家宽《大学出版)}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高校出版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文章。其中的一篇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图书质量检查综述》,另一篇为《第二届高校出版社学术著作评奖参评图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奖评奖委员会于3月10日向全国各出版社发出《关于评选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的通知》后,从3月25日开始陆续收到参评图书,至截止日期已收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四百家出版社报送的一千多种参评图书。本刊第六期已刊载部分参评书目,本期全部刊载完毕(地区及出版社按汉语音序排列),以广泛征求读者意见。欢迎各有关方面与评奖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4173406)  相似文献   

20.
8月30日,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参考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了颁奖典礼。回顾一个历经十年的公益性评奖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参评图书和获奖图书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