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2.
阅读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他们学习一切学科的最主要的方式。根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都是通过阅读这种方式来进行的。法国安德碎·莫罗瓦说:“当今的文明是我们前人世世代代知识和经验的结晶。要想享有它,就要阅读。”要享有当今的文明,需要阅读;要创造比当今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需要阅读。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书  相似文献   

3.
一、要重视课前预习中的阅读预习中的阅读是一种较粗浅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开端。然而,有些高职高专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课本、自觉查阅资料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的教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时把握好六个字“看、找、圈、想、议、记”,逐步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看”就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把新课内容通读几遍,感知新课题,产生新疑问,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找”就是要找出与新课题有关的旧知识,作必要的复习,作到“温故而知新”。“圈”就是要在阅读新课…  相似文献   

4.
学习文言文,关键在于掌握词义,这是大家都能承认的。为了准确地训释词义,前人曾给我们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诸如“据形求义”、“因声求义”以及翻检有关的训诂资料、查阅工具书等等均是。这里介绍的是从分析语法关系入手探求词义。  相似文献   

5.
词例是几个词语共有的相同的词义组合关系和演变轨迹,词例求义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特别是在词语考释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有助于发现和求证未知词义;可以为"孤证立说"提供可信的依据;还能补充、纠正辞书或前人著作对词条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尚书正义》虽然是对《尚书》经文以及汉晋以来旧注所作的注解和阐释,但书中多涉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有不少是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如比较早地关注词义引申、最早提出“对文”的概念、比较早地揭示出“复语”现象等问题。这些资料对语言学研究弥足珍贵。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出《尚书》所反映出来的词汇观,可以为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诸体系中结构最为松懈的部分,因而最容易起变化。”在词汇变化中,词义变化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英语“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在词义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一词多义”,从共时性观点来解释,就是“一个词可以有不止一个意义”;从历时性观点来说,就意味着“一个词可以保存其原有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同时又取得一个或几个新的意义。”只有一个意义的单义词,数量是极少的,大量的是多义词。词义变化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学习文言文,关键在于掌握词义,这是大家都能承认的。为了准确地训释词义,前人曾跟我们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诸如“据形求义”、“因声求义”以及翻检有关的训诂资料、查阅工具书等等均是。这里介绍的是从分析语法关系入手探求词义。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种要素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  相似文献   

9.
与汉儒严守注不驳经相比,作为一个有创见的学,皇侃在《论语义疏》中,并不盲从前人旧说,因而纠谬指误之处,颇不少见,此即“疏亦破注”之例也。  相似文献   

10.
“彼”字的辨析孙心伟研究古汉语的前辈王泅原先生在《古语文例释·自序》中说:“前人的句法研究开始得很晚,旧注中一些重大错误,多由于不明句法。”又说:“古籍年代久远,传写翻印,不免出错。”还说:””前人注解古书,不免有断句错误的,今人标点,乃至很讲究的书...  相似文献   

11.
词例是几个词语共有的相同的词义组合关系和演变轨迹,词例求义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特别是在词语考释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有助于发现和求证未知词义;可以为“孤证立说”提供可信的依据;还可以补充或纠正辞书对一些词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一、“道可道”就是“道可言”吗 老子《道德经》开头有两句很有意思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通常把首句解为“道”不可言说,可以言说者即非“常道”之意,释“可道”之“道”为言说。高亨《重订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子校读》、任继愈《老子新译》均持此说,实为因袭前人旧注如王弼《道德真经注》魏源《老子本义》等。然而从《道德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例 ,而且越来越注重能力的测试。阅读理解技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最基本的有三种 :猜测词义、难句理解和语篇理解。一、猜测词义高考属择优性考试 ,允许出现 2 -3 %不注汉语的生词。 2 0 0 0年高考试题的阅读文章中不注汉语的生词有 46个。同学们碰到生词时切勿惊慌 ,因为它们既不是孤立存在 ,也不是高深莫测 ,只要抓住一定的线索就可以猜出词义。猜词有寻找线索和确定意义两个步骤。寻找线索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依据构词法、定义解释、对比关系、因果关系和上下文的暗示“顺藤摸瓜…  相似文献   

14.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15.
高翀 《台州学院学报》2023,(2):67-72+89
“私下”和“私自”在词性和词义上都有较大差异,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出现两者混用的现象。这是由于“私下”和“私自”在使用形式和意义上具有隐性关联,因此一定条件下可以替换。现有语文辞书对“私下“”私自”的标注和释义定论不一的现象,也随着对“私下“”私自”的进一步认识而做了修改。  相似文献   

16.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 ,所考的阅读语段大多是课外语段。而要求解释的词语 ,考的时候不可能去查阅词典。记不住词义 ,能对词义作解释吗 ?回答是“能”。  相似文献   

17.
“如”是古代汉语常用词,义项众多。辞书的叙述已很完备。本文仅从先秦时期“如”的词义发展变化着眼。浅析其词义发展的源流,试说古书解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一文有“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老课本(人教社1983年版)编者兼收二注:“暂,通‘渐’,欺诈;一说暂,仓猝,匆忙。”1988年修订本改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在文字表达上确与旧注有所不同,但实际上还是二注并存,翻译时把“暂”译为“谎话”,与旧注“欺诈”意思相似;而释词时把“暂”解释为“一下子”,仍然是旧注“仓猝,匆忙”义。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阅读当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生词。除了查阅字典获取词义之外,我们还可以在上下文中寻找一些线索来猜测词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从上下问中猜测词义:针对性解释,内在逻辑关系,外部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鸡不吃了”,那“鸡”既可以理解为“吃”的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吃”的受事。这是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中作为有歧义的一个经典例子。王士元先生在前人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新的解释——从词汇角度,具体说从“词的词义延伸”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有可取之处,也有考虑不周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