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教融合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强调的教育发展策略,与"政产学研用结合""校企(地)合作"等高校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教育部直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J校,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方面的独特经验显示,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等方面一直在持续发力。面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内在规定性任务,一流高校还可以在强化管理、教学引领、铸造品牌和突出实效四条路径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2.
抓原始性创新 开好高校科技创新的活源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和新知识、新思想生产传播的重要基地,同时,从决定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来看,高校也是科技创新的一支主力军。实现科技创新,必须从源头上把握根本,进行原始性创新。高等学校在原始性创新方面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为整个科技创新开好活的源头。一、抓原始性创新,凸显其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战略和高技术计划,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高校要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提高创新能力,也必须力争有更多原…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组建的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是推动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以我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典型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项目为案例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案例分析表明: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与政府、企业等建立的融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衔接型”、“平台共建型”和“产业技术联盟型”,且分别适用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基于产权长期合作和共创共享紧密合作的情况;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融通创新体系中通过培养人才和产出创新成果,不仅对政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显性的直接与间接作用,还具有传播创新文化与塑造创新需求理念的隐性作用。基于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推动我国政用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建立中应继续推进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加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完善和拓展融通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探讨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做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助力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我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既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高校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应重点建设好两个平台和一个基地:基础研究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和工程化研发平台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同时,要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蔡亮  秦川 《教育与职业》2012,(17):20-21
在建设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高地"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承担着人才集聚战略高地、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广西地方高校必须从更新办学观念、破解课程设置难题和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三个方面着手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双一流"建设战略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人才培养,该研究着眼于在系统论视域下探寻高校"双一流"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耦合机制,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体系为中心,以强化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为两翼,以加强三全育人体系为保障,拓展和强化双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担当新时代大学使命。  相似文献   

8.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本研究以“宁波大学—天台县”实践模式为例,通过企业搭建培养基地,高校提供创新人才与技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探索“校—县—企合作”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最终,该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校、县域政府、企业与研究生培养的多赢目标,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 国家的进程中,高等学校使命重大。世界一流大学和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出一流的人才,出 一流的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其核心是具有一流 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我国的大 学要尽快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必须走有中国 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探索和 实施新的体制和机制,正是基于此,国家实施了科技创 新平台/基地的集中建设新思路、新政策。通过学习与思 考,我们认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要完成三项主要 任务,即催生出一个好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一个新 的运行机制,吸引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优秀人才队伍, 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社科创新基地;并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资源条件和战略位置,决定了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建立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集群联盟关系可以有效地发挥高校在知识供给、人才输送、项目攻关中的积极作用。要有效地发挥高校在创新集群联盟中的作用,需要建立适合高校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及产学政研合作基地,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在我国,虽然得益于"双一流"建设和一系列团队计划而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团队,但总体上看,在优秀人才集群和团队建设方面的突破并不大,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不够深入,尤其是学术界对一流创新团队的案例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本文聚焦团队建设的两大关键问题——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阐述国外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特征,以期能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分析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高校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和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人均GDP、科技人力、研究与发展经费和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均对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提高西部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基地作为当今世界科技界的一种科研建制,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许多发达国家把建设和发展一流的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基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本文比较研究印度和韩国的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基地的运行管理及其特点。研究表明,印、韩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实验基地在宏观管理上均属集中协调型,而内部运行管理各具特色。借鉴这些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创新面临着国际大变局和“十四五”正式开局的挑战。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存在以下问题:高校科技体制组织保障不充分、科技创新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短板、专业技术转移机构较缺乏、双创基地产学研用融合度不够等。亟需加强科研组织建设,健全科研支撑体系;实施灵活激励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增设技术转移机构,提升成果转化服务;依托多样双创基地,强化服务经济能力。以实现高校成为创新策源地和促进成果转化的优良生态圈,显著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历经近40年的发展,已从专业成熟期步入提升期,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和社会贡献日益凸显,尤其体现在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一流课程资源建设、服务城乡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抗疫助学服务等方面。未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如下8条行动路径:一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挖掘教育技术学科新的“生长点”;二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学科服务社会的优势,助力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三是努力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持续提升专业整体质量和学科影响力;四是拓展学科体系,积极探索与多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五是遵循专业分化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六是重视产教融合,构建并创新多方协同的育人新模式;七是统筹开发优质资源,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八是优化职能结构,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团队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体系的融通衔接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在知识创新中,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则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的协同发力。东北大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创新导向,发挥"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业流程"两大特色学科优势,以知识体系创新拓展学科发展新疆界,以技术体系创新破解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将科技创新与双创教育结合,走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工程人才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探索地方高校工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模式,提出政府、高校、企业各主体共同参与,以科研平台、学科竞赛、众创空间、产教融合为核心建立创新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可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52-155
随着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不断提出,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实验室的功能逐渐拓展,实验室体系的构建显得尤其重要。从产学研用对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的类型、功能和建设等方面出发,分析阐述了产学研用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体系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