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任务就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满载着知识回到家中,而应该在这同时,不断地以美与善这些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老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载着知识回家,而应该同时以美与善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忽视情感价值,削弱情感的陶冶,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将可能是情知分裂的畸形儿,人性缺失的两脚兽。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育家说:“儿童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而,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任务就绝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满载着知识回到家中,而应该在这同时,不断地以美和善这些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其人性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4.
林革 《初中生》2005,(19):42-43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外国有位老人,退休后在湖滨买了一幢房子,想清静地度过晚年.住下才几周,他就发现有些调皮鬼天天在他家附近的草地上追逐打闹.老人实在受不了,但直接赶他们走,效果不见得好,于是就对他们说:"我喜欢热闹,如果你们每天都到这里玩耍,我给你们每人1元钱."几个小家伙十分高兴,更加卖力地闹起来.过了两天,老人说:"我到现在还未收到养老金,从明天起,每天每人只能给5毛钱."虽然不开心,但他们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来这里打闹.过了几天,老人非常"愧疚"地对他们说:"通货膨胀使我不得不重新计划开支,每天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一个小家伙说:"我们才不会为区区一毛钱在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干了."从此,老人过上了宁静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在三维目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本质的东西,作为历史教师应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6.
顾城和舒婷是新诗潮朦胧派代表人物,他们都关注人的本质,他们的诗歌能够通过一种现实意识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并注重内心情感的的宣泄与抒发。在对待人性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上,顾城秉承着"童真"宗旨,用孩童的口吻倾吐自己的情感;而舒婷则是用女性特有的"爱"与"情"来书写浪漫情怀,感化人性。本文以新诗潮中代表性诗人顾城、舒婷为例,展现当代文坛浪漫主义诗歌中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时,"真实"地记录生活,"白菜"萝卜"流水帐,你说他没写好,他振振有词:"我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我们说: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而非生活素材的照搬.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说明了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有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8.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当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时,我们也伴随他三次养猫的不同情趣,跟随他不断地变化情感: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懊悔;意境深远而含蓄,留给人以深深的思考。有人称之为"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我却称它为"唤醒向善之心的警示之歌"。如此朴素精美的文笔,如此深沉真挚的感情,也将它推至为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美文。一、自学导入阶段第一步,在情感激趣的方式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笋》这篇课文的课堂感受,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好吃的早餐     
活动背景 一天角色游戏时,"宝宝超市"异常热闹,很多孩子都聚在货架前边购物边交流,我走近他们,只听军军说:"每天早晨我要吃一个鸡蛋."伟伟说:"我每天早上都要喝牛奶."雯雯则说:"每天早上我吃营养早餐."在一旁的奇奇好奇地问:"什么是营养早餐?"……我发现幼儿提出了许多与早餐有关的问题,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就针对早餐这个有趣的生活内容预设了一次集体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犹如其生命与灵魂.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我们的课堂饱含"情感"呢?  相似文献   

13.
侯凤菊 《考试周刊》2008,(16):44-45
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需要,特别是要不断地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拥有了这种精神,学生才会允满活力,孜孜不倦地去发掘知识的宝藏.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也要关注这三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过多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很少有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其实,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功,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要比他掌握的知识技能重要得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由于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而有些人虽然被人称得上是"天才",但是由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不强烈,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去迎接挑战.我们也能感觉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都受自己的情感所左右,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么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也深有感触地说:"我曾试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呵护,这样你才能打开他的心扉,倾听他的心曲,并及时地给他点拨、引导,慢慢地托起他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教学方法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中,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出错是他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己的节拍     
有一位老音乐家,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变得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照四分之三拍铡的."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符合人的需要"即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态度"和"体验"皆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是将情感辐射到教育活动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在接受教育影响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情感因素,无时无地不伴随着情感的参与,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并存,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