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便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王岱 《语文学习》2021,(1):35-39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且在于他于生命本身的透悟、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他是用生命抒写的诗人,他的作品及人格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的影响巨大,为知识分子构建了一座精神的堡垒。在消费时代日盛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去思考陶渊明在当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他真谆的人格历来为后代文人仰慕。本文以陶渊明崇高的人格风范为立足点,从高蹈出世,不染纤尘的陶渊明和现实生活中自然真实的陶渊明两方面探讨了他真谆人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人格这以千百年来一直受世人仰慕,真正的原因并不在于他的“隐逸”生活方式,而在于他思想上既儒、道、释兼综,吸取了儒、道、释思想中有益的资源,而同时又超越于儒、释、道之上,对之作出了辩证的扬弃。他的人格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刘媛 《考试周刊》2011,(9):16-16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言、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陶渊明的思想是他自身体悟各种思想流派和人生经验相参照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两汉以来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对陶渊明有深刻的影响。他的五次出仕,以及坚持人格理想的完善,显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他的躬耕田园和追求个人精神的独立又超越了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曾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学遗产,然而千百年来他为人推崇备至首先还在于他人格的伟大.梁萧统指出:陶渊明“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汗隆,孰能如此乎?”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对陶所作的公正评价,也是最为得道之言.得到如此评论,遍翻文史能有几人?即使到了崇陶至极的宋代,颂陶也不外乎在这几十字里翻跟头.的确,陶渊明老而弥坚的固穷之志.“不委曲而累已”的“济意”追求,还有那“浑身静穆”的“悠然望南山”,“金刚怒目”的“猛志固常在”,都使他的人格平淡而深厚,充实且光辉.然而人格并非老天造就的,它是时代和个人共同选择的结果.陶渊明伟大人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他别具一格的自然率真的人生态度.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无上价值。一千五百年来,陶渊明的文化意义不断被挖掘,并受到极大的推崇。在当代中国,陶渊明尤其显出他的重大价值。种种精神危机表明,今天更需要陶渊明。陶渊明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会感召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冲破精神枷锁。陶渊明的真率人格,激励我们努力做真人、讲真话,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是美育的好教材。陶渊明的巨大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人们自身修为、清洁灵魂的良药;同时,也应该成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围绕陶渊明田园作品的热烈反响已持续一千多年了。陶渊明田园境界的创造,是他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一个突破和超越,表现了中国中世纪一个知识分子用艺术家的手段,进行了一次对生命本身意义的追索。  相似文献   

11.
由陶渊明出仕与归隐看他的为人处事上的自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观点,陶渊明的个人思想和人格的魅力一直为人所推崇。认为他是中国历代以来文人的高风亮节和洁身自好的象征。同时,陶渊明的归隐,也被视为是他在壮志难酬的情境之下对于黑暗现实的自觉反抗。然而,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生平的研究,揭示陶渊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据此得以更好地了解陶渊明为人。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具有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他在人格取向、文学创作原则诸方面同陶渊明有诸多精神契合之处。朱自清狷介刚正的完整人格、其作品纯正朴实的清新之风,书写了陶渊明诗学的时代回响,他的文学实践强化了陶渊明及其作品超越时代的文化感召力。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之称有两个含义,一是历史上的陶渊明,另一个是真实的陶渊明。真实的陶渊明具有二元对立的人格结构,他在文化人格和世俗人格的左右下,对人生、名声和仕途有着矛盾的观点,这缘于陶渊明性格上的的克制性。从他对酒、对琴和贫困的自述中可以得知他在为人上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在于一个"真"字,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哲学基础,他把人格之"真"与艺术之"真"完美的融为一体,陶渊明"真"美显示出来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意乡土生活的营构和死亡意识的超然解脱以及其"自然化迁"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相对于他的文学而言,其开创的隐逸模式、高洁人格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处事态度。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唐代诗歌中的陶渊明形象和元曲中的陶渊明形象,以期展现不同时代、统治者、文体中对同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透视两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从陶渊明的创作心态,作品语言及诗歌意境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出“出于自然,归于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的诗风人格也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的志趣、人格与陶渊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陶渊明被称为“六朝第一流人物”,孟浩然对他十分崇尚。孟浩然崇尚陶渊明的主要缘由是二人有着共同的文人操守和共同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是如何逐步确立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探讨了陶渊明的地位及其作品的美学价值。他的文学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作为一名诗人,陶渊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至唐,陶渊明的作品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至宋代,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才真正完全确立下来,并以其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诗风而昭示后人。这一现象,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作为古代名家常被选入中学教材,有论者凭自己的感悟、体验去解读,去鉴赏,见仁见智。从陶渊明427年去世算起,至今已1580年,经过历代文人的塑造,他已成为中国文人的人格寄托。而中学教材中入选的作品,常常让人觉得渊明仅仅是一个隐士,放旷、隐逸的态度给我们造成了错觉.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价值观贯穿于阿瑟·韦利的中国经典翻译,尤其体现于他的中国诗歌翻译。这种价值观"向外"体现在尊重与平等看待"他者"文化,具体反映在他的翻译诗学和翻译方法上:发明"跳跃韵律"以凸显中国诗形貌,采用直译方法以彰显中国诗意象;"向内"体现在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品性,具体反映在他的中国诗歌翻译取向上:钟情于陶渊明、白居易及袁枚这类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隐逸诗人,其"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