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NMARC《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是我国图书、情报部门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的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库的著录依据,是实现各种文字,各种类型的文献书目在交流过程中识别及计算机转化的一种简而易行的有效办法,是实现全世界范围内文献书目信息交流与共享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2.
英文摘要写作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编辑部杨伦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何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以便在全世界交流。为了提高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本文就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格式、措词、语法、表达等...  相似文献   

3.
小統計     
《图书馆》1977,(6)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公开出版的科技报告每年高达七十三万件以上,仅美国政府和私人企业在一九七○年达一年里就提出了科技报告十万件以上,其中公开发行的约五万件。属于保密部份的技术报告,总的来说要比公开出版的要多几倍,共中大部份是  相似文献   

4.
介绍美国能源部科技报告的产生和发展、法规制度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等;还对美国能源部科技报告的收集流程、范围、途径、服务模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科研管理部门和科技信息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以及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是确保科技报告产生、提交和交流利用的重要保障,以期对建设中国科技报告体系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为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信息支撑力度,自主建设了科技新闻聚合网站(http://scinews.clas.ac.cn)。该网站是国内第一个专业科技新闻聚合信息网站,其目标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全世界范围内最新最全的原始科技新闻信息及相关二次加工信息,  相似文献   

6.
政府资助科研项目目前有提交报告的要求,但存在缺乏完善的机制,要求提交的报告类型不完整、交流 利用有限等问题。科技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国家知识资产,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对现有年度报告、验收报告的 改写实践证明,通过格式规范,内容整合提炼,在现有报告制度基础上可以实现向科技报告制度的转型,重点是要进 行观念转变,将科技报告工作纳入科研管理程序,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责任机制,并重视报告的合理共享。  相似文献   

7.
书刊出版应贯彻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是要提高对量和单位标准化重要意义的认识。量和单位的统一是世界社会经济生活和科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经贸和科技的交流发展迫切要求量和单位的统一标准化;量和单位的不统一阻碍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交流发展,量和单位的统一将促进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交流发展。江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说;我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相似文献   

8.
科技图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由于其不断发展,不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均需要引进。根据“洋为中用”的方针,借助出版科技翻译图书,无疑可促进我国种技事业的发展。科技信息的交流,也不因时间和国家所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统计,近20年来,全世界出版的翻译图书,每年可达5万种,其中,科技翻译图书约占30%。近年来,苏、美、英、德和法等国的图书贸易都是入超,足见文化素质高科技发达的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翻译图书。  相似文献   

9.
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中的质量评价问题,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为科技报告资源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提供借鉴,提高科技报告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与Yaahp软件,分析科技报告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而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技报告的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和加权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要求。[结果/结论] 结合现阶段我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实践,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从资源推荐、交流共享、科研管理3个方面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向我们表明,人类正在走向一个被称之为"信息--智能--经济"的时代.在这里,信息已与材料、能源共同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任何国家来说,积极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参与信息交流和科技竞争,都是一项跨世纪的战略措施,亦是下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基地和情报中心,必须高效率、高速度、高质量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因而,加速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是我国图书馆界的共同要求.在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时,系统布线集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