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唐代诗人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平时我们也经常听到“家慈”“家严”的称呼,并且还一向传有“慈母严父”之说。这似乎说只是母亲慈爱,父亲都是严厉的。其实不然,父爱如同母爱,父爱也慈!请看下面两篇文章,哪一位父亲不慈爱呢?  相似文献   

2.
周礼 《家庭教育》2011,(12):42-42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然而在我心目中,父亲却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是一位难得的同学。我曾与父亲三次做“同学”。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孟郊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平时我们也经常听到"家慈""家严"的称呼,并且还一向传有"慈母严父"之说。这似乎说只是母亲慈爱,父亲都是严厉的。其实不然,父爱如同母爱,父爱也慈!请看下面两篇文章,哪一位父亲不慈爱呢?  相似文献   

4.
我的慈父     
人家都说严父、慈母。而在我家,却是严母、慈父。吃饭时,我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一口不吃。有时吃大米还浪费粮食。母亲见我“死性不改”,就动起手来,父亲可看不下去了,忙说:“孩子还小嘛,长大了不就知道了?别生气了……”那时我就在想,还是爸爸慈祥、可爱。  相似文献   

5.
爸爸对我真民主 常说“慈母严父”。慈母,我赞成;严父,我可不同意。我的爸爸不仅和蔼可亲,而且一点也不像个专制的封建君主,对我可民主啦。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既要有父亲般睿智的严厉,又要有慈母般甜蜜的温存.即严爱结合.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应如何把握这两种角色,充当好"严父"和"慈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谈起教育,其秘诀似乎都离不开“严”字。父母教育子女的训诫有:“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教师教育学生的真理是:“严师出高徒。”至于个人修养、自我教育,其美德还是“严”:“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如果某个教师在学生中威望高,群众的评论往往也只有两个字:“够严!”“严”又好像是评价教育效果的标准了。  相似文献   

8.
渐渐懂事     
童年时,严父慈母总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严厉地教导我时,旁边总有轻声安慰我的母亲;被父亲训斥后满脸的泪痕,总会有母亲亲手为我擦干;被父亲打得红肿的小手,总会有母亲轻轻地揉着问我疼不疼。感谢我的严父和慈母,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9.
教师兼有多重身份于一身,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具备多种素质,在学生面前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有时是“严父”,有时是“慈母”;既可以做“蜡烛”,也可以做“园丁”,但不管什么身份,都要体现为人师表的风貌,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完成教师育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的班主任往往集严父、慈母、朋友三重角色于一身.学习上、纪律上要管如严父,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生活上,要爱如慈母,无微不至,热情关怀;交往上,要爱如朋友,随和不傲,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1.
倔强的严父     
我有一位严父,也有一位慈母。每次和父亲闹别扭,母亲就成为我和父亲沟通的桥梁。我的性格大部分遗传了父亲的基因,外表温柔,骨子里却流露出一股倔气。通常和父亲闹别扭,一觉醒来,我总是可以把所有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严父慈母”。《晋书·夏侯湛传》上说“受学于先载,纳诲于严父慈母”,《韩非子·牟老》上说“慈母之于弱子,务致其福”,后来,在唐代又有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孟东野集》)。由上述可知,“严父”  相似文献   

13.
一抹阳光一缕春风─—忆我的班主任张老师上海南汇下沙中学王惠政在将近20年的学生生涯中,有过许多关心和培育我成长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慈母般的温情,严父般的挚爱,兄长般的亲近……而其中特别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我高三时的班主任张老师。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抹殷红的...  相似文献   

14.
孟郊的《游子吟》是我们很熟悉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大家普遍认为慈母就是慈爱、慈祥的母亲,《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古谓父严母慈,故称母为慈母.也是说跟严父相对应的慈祥的母亲,但实际上,“慈母”最初的含义和“慈爱、慈祥的母亲”毫无关联.甚至让我们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5.
周礼 《语文天地》2011,(3):54-55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然而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却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我曾与他三次同学。第一次与父亲为同学是在1997年。那年,我与父亲一同考入了四川大学中文系。当然,我是应届班,而父亲是成人班。多数时候我们都在不同的教室上  相似文献   

16.
周礼 《语文天地》2011,(2):54-55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然而在我的心目中,父亲却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我曾与他三次同学。 第一次与父亲为同学是在1997年。那年,我与父亲一同考入了四川大学中文系。当然,我是应届班,而父亲是成人班。多数时候我们都在不同的教室上课,  相似文献   

17.
秋月     
华凯 《湖南教育》2004,(16):44-44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也走了,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让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是王老师班上最漂亮的学生。她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有一天,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是父母。当父母的人,要做好这一“本职工作”,也并不容易。尽管现在多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即一个“学生”两位“老师”,但严父、慈母的传统伦理在小家庭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致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学生”。孩子也没把父母看成“老师”。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听从老师教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认真学习,乐于助人,回到家里却成了霸王,十分任性,乃至飞扬跋扈。做父母的为了  相似文献   

19.
郑德体 《教师》2011,(13):19-19
俗话说:严父出孝子,严师出名徒。“严”在辞海中有一种释义为“父亲”,父亲形象是双面的,一面是敬畏,一面是慈爱。严师是享受权威和付出爱心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一、严父与慈母的关系 有人把班主任比做严父,也有人把班主任比做慈母。我认为,她是严父和慈母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工作中,该严格要求的,要十分严格,一丝不苟,该献出爱心时,则要关怀备至,温暖如春。如班级常规,人人必须遵守,不得违犯。执行时坚持原则,不能姑息迁就,这就是严。而当学生出现困惑,情绪不稳时,则要点拨疏导,指明方向,这就是爱。严与爱并不矛盾,只有严与爱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