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是对语文教学本质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在实施语文教学新课改的今天,有必要从多角度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并付诸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文以载道教以传道刘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以文悟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语文课思想教育的特点。“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即语文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怎样教好语文?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也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  相似文献   

5.
南昌二中语文教师潘凤湘,几十年如一日,倾心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用汗水和辛劳独创了语文“教读法”体系。这个体系是潘先生胆略和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是广泛的、新颖的、特别是“教读法”体系中提出的主导思想、原则、方法和范式,对语文科内的教学和语文科外的教学,对初中和高中乃至大学的教学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越过了国界)。“教读法”体系的创立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一个突破。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创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传道、受业、解惑”(韩愈:《师说》),是教师将人类已经认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知识、育人才。潘先生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研究“教什么”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因为它涉及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不教“泛语文”的内容,不教“伪语文”的内容,不教不可教的内容,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改以来,一些语文课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抓人眼球,往往是看上去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多大提高。笔者以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高耗低效”的现象,还是应该回到“教”的环节来,在“教什么”和“如何教”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语文家叶圣陶在总结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导学自学教学思想,其核心内容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该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优秀遗产(孔子和《学记》的“启发”思想,孟子的“自得”之道等),融会了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如“学会学习”、终身教育、通识教育等),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我同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邢玉梅 《教育文汇》2005,(12):43-4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着20多年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教学奇迹。他强调“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很多人知道魏老师教过的学生,无论起点怎样,哪怕是以前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作文都会写得很好。听了魏老师在深圳所作的《和谐教育,幸福人生》的主题报告后,感触良多。奇迹从来都不是偶然的。魏书生能唤起学生的潜能,调动的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所有的激进细胞。这是他以人格魅力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教了十多年的语文,也教了十多年的作文,可心中依然非常困惑与茫然: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是教出来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一直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占着主导作用。打教语文起,这种思想也一直在指导着我。于是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可是,学生的作文依然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11.
王鸿 《课外阅读》2011,(12):62-63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已经整整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教育。他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教学中要注重传承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界公信力最高的名言。确实,一个人在学校接受语文教学最多也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地运用语文于工作、学习、生活中,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即是有学习、运用谓文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往往会遭遇到“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的追问,名为语文教学设计,实质上却没有“设计”的过程,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教什么”的探索中。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语文教师大部分备课的时间都花在“教什么”的内容“生产”上:①按教参所提供的结论去“理解”选文;②“揣摩”教材编撰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木易 《云南教育》2001,(14):25-26
汉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流派纷呈,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思想却为诸家接受,成为共同遵循的原则。语境识字,既是识字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识字的科学方法,是识字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语境识字的内涵是“四个结合”   “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结吸收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这一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实际的识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把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思想概括为“四个结合”,即“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  相似文献   

15.
"简简单单教语文"已经是时下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模式。"简简单单"其实并不简单,它是要经过长期教学实践与思考之后才能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识,是高度凝练的教学思想,是超越语文教学技术所步入的教学艺术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重点应落实在“简”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6.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的过程理念和学习方法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简单随便,而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国迁 《教学随笔》2007,(9):15-15,14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牢记名家大师的警言忠告,坚持以新课标提出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语文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去“浮华”,求“真淳”,抓实教活阅读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升学率迫使中学教学几乎完全成了“应试教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应试教学的弊端之一,就在于突出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得”,只求高分,忽视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各异,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学得更好。本文试从语文教学方面,谈谈如何教学生“会学”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高翠任 《学周刊C版》2014,(5):107-10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恩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