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欣  朱建华 《传媒》2016,(18):27-29
时政报道在媒体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方媒体做好重大时政主题报道,关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2016年4月,《长江日报》推出的《总书记点赞的12位共产党员》特别策划,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也为城市党报等地方媒体重大时政报道如何进行组织和策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记者摇篮》2003,(7):38-38
小马时政快车《小马时政快车》只有一个作者,他就是大连晚报首席记者马野新,人们都昵称他为“小马”。“小马”是匹永不停蹄的“马”,堪称“快马良驹”。——为一位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2000年1月24日,《大连晚报》推出了《小马时政快车》专栏,这是大连市新闻界第一个为时政记者开辟的专栏。时政报道以全市党政的重要会议为报道主要内容,很难写得生动形象又准确到位。并且,时政报道以消息居多,需要有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报道。马  相似文献   

3.
立身于广州这块中国报业的高地,《南方都市报》1997年出版日报时,生存空间狭小.为了开拓生存空间,该报进行了包括采编、广告、发行等在内的系列创新,报道创新中就包括都市报创刊之初曾经纷纷远离的时政报道.从时政报道到新时政报道.时政报道,通常指的是对国家、地区或城市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会议,以及政治人物参加的各类活动等的报道.不论是就其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对象而言,时政报道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然而尴尬的是,时政报道一度沦为“鸡肋”,读者不爱读,都市报在创刊之初甚至不设时政类版面.  相似文献   

4.
万小广 《青年记者》2012,(18):28-29
时政报道是媒体的必争之地和战略制高点.在网络时代,包括通讯社在内的传统媒体受到网络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也发生在时政报道领域.如何面对网络时代新的舆论生态,进行时政报道的创新与转型?本文以新华社2010年创立的《中国网事》栏目为例,介绍该栏目在时政报道方面的探索与经验,并探讨传统媒体时政报道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家综合性新闻媒体,时政报道无疑是它重要的部分。它较之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信息辐射面更广,因而形成了极富生命力的传播市场。一般说来,受众对时政报道的需求,不外乎两大方面: 其一,有关时政变化中与自己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信息。诸如人大通过的《房屋拆迁条例》,对城市的每一个拆迁户来说,都十分关注。其二,时政变化对社会各方发生的影响,人们从宏观上关注信息,判断社会走势,从而间接调整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说人话,讲故事"。中国青年报每周四出版的《聚焦》版,创立于2011年1月1日,最初确立的采编思路就是探索"符合中国青年报气质的时政报道版面"。近两年来《,聚焦》逐渐成为国内时政新闻类报道中具有影响力的版面,越来越多的报道引起舆论关注,经常被广泛转载和引用。  相似文献   

7.
汤慧蓉 《视听界》2014,(6):106-107
一、做活时政新闻1.新闻编排。时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宣传,但更应该是新闻,应改变以往不管重要与否都将党政领导的新闻作为头条、不管有无价值都将领导参加活动作为重点新闻报道的做法,联系实际,将时代热点、百姓关注的焦点作为重点报道。今年7月7日,时政新闻焦点是纪念抗战,吴江电视台《吴江新闻》在编排中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市民自发观看纪念全民抗战77周年仪式》放在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融媒时代,微视频成为时政报道不可忽视的载体,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模化发展,为时政宣传增加了新路径。近三年《人民日报》为适应时政宣传需要,充分利用微视频来丰富创新时政报道形式,《奋斗》等一系列作品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本文简要分析《人民日报》微视频在时政宣传中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先后提出了做主流媒体的办报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不少媒体努力寻求时政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以体现新闻的高度和政治影响力.《衢州晚报》不断颠覆老传统,在时政报道领域进行了各种尝试,把一些政治味浓、面孔严肃的时政新闻"装上"了一张生动鲜活的面孔,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0.
晚报的时政报道如何跳出传统时政新闻报道的窠臼,从而更趋于民生化、社会化?今年以来,《彭城晚报》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出的经验是织好网、搭好桥、造好型。织好网(线索网、传播网)是结合晚报的特点,创新时政报道理念,织就广泛的时政报道线索网,拓展报道内容的同时打造时政新闻的网络平台,通过报网互动,编读往来,拓展时政报道的增量空间。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是以党政及其领导人公务活动为报道对象的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现实为报道题材的新闻。相比之下.民生新闻更接近社会公众.更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正因如此.如何解读时政新闻.搞活时政新闻报道,提高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从而增强时政新闻的公信力与亲和力问题,就摆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抚州电视台     
《声屏世界》2009,(11):F0002-F0002
抚州电视台现有新闻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全天播出36个多小时,覆盖市辖11个县(区),人口臼380多万。2008年1月1日全面改版,重点打造新闻与新闻类专题节目,设有《今日要闻》《今日资讯》《今日现场》《今日关注》《今19天气》五个栏目,时长45分钟。《今日要闻》主要报道时政新闻及主题报道、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13.
胡润斌 《青年记者》2012,(18):26-27
时政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时事、政治领域新闻为对象的时政报道越来越引起老百姓的关注.它所承载的信息集重要性、时效性、广泛性于一身,影响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直接关联着老百姓的生活.时政报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体的时政报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不断嬗变.本文以羊城晚报2000年以来全国两会报道作为范本,解读这种嬗变,以期启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南方日报.深圳观察》推出的"2013深圳年度改革榜单"为例,介绍了一组时政报道的策划过程和经验启示。文章认为,时政报道并不局限于领导出行、开会或视察,它应该是有血有肉,具备能量的。党报地方版做好时政新闻,应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强调客观公正的报道,并主动发出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金波 《新闻窗》2006,(4):20-21
时政新闻报道的“鲜”与“活” 写下这个题目,心里并不十分托底:无论是过去在《贵州日报》作编辑记者,还是现在在《贵州商报》担负采编业务管理工作,论时政新闻,其核心内容当然不能脱离关注本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活动,以及与其紧密关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而这类新闻通常有相应的规范,比较严肃、严谨。因此有人可能会问:你在这里就时政报道说“鲜”道“活”,就不担心出“格”?  相似文献   

16.
武怡华 《传媒》2021,(3):68-70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加速,我国时政新闻的报道与传播也在变革.以《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三大官方媒体高度重视融媒体建设,全面更新表达方式、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以全新视角诠释了我国的国家政策和发展成就,夯实了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文章以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央视新闻《V观》栏目的传播特征,以期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各显其能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今年逢换届之年、奥运之年、十七大开局之年,媒体激战尤酣。中央台中国之声高度重视两会报道,精心策划,推出了全天8小时的两会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与早《新闻和报纸摘要》、晚《全国新闻联播》、《两会专题》以及早中晚三档《做客中央台》相呼应,根据两会议程选取关注程度高、可听性强和新闻价值高的内容,采取进行式报道方式,加大直播的力度,大大提高了大型时政报道的水平,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听众的广泛称赞。中国之声两会特别直播《春风起神州》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甘 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 ,将“硬新闻”定义为 :“题材较为严肃 ,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 ,毫无疑问 ,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 ,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 ,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 ,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 ,长期以来 ,时政新闻 ,或者说重大新闻版并不很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为 ,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 ,过于注重宣传 ,忽视了新闻规律 ,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因而时政报道往往表现为 :僵化、松…  相似文献   

19.
大连日报编委会于2009年提出了民生时政报道观的办报理念。今年3月1日,大连日报正式启动新一轮报改,在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指导下,开始了这场生动的新闻实践,赢得读者广泛好评。民生时政报道观的核心思想是时政新闻是党报的基本内容,而民生问题是时政新闻的重要关注点。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因此,党报必须在时政报道中注重民生元素,关注民众关注,具体而鲜明地报  相似文献   

20.
张国栋 《新闻世界》2013,(8):227-228
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两会期间新推的节目如《夏丹追新闻》、《两会百科》等的梳理,从媒介符号、新闻策划、新闻语态等方面对时政报道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今后时政报道要更加注重解读与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