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吴群老师,是在2004年课标语文A版教材研讨会上,吴老师作了一个发言——《利用网络论坛,开辟语文教研新天地》。她讲的是网络教研的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位老师中,能够开展网络教研的还很罕见。吴老师的发言让老师们耳目一新,也使我眼前一亮。吴老师是一个痴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人。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15年,在语文教学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2002年到岳阳楼区教育局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后,她把眼光从一个班、一个学校投向了全区,一直琢磨着怎样开展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怎样让全区的语文老师都成长起来。老师们…  相似文献   

2.
我原先是在中学做语文教学的,上世纪80年代调入山西省教研室以后,开始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说实话,中学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虽说是同一个学科,但又是两个天地,在最初涉足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时,《小学语文教学》像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在指导和帮助着我。从此,我与《小学语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她那里,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还结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老师们,与他们在心灵的交流、对话、沟通中,研究语文教学、提高水平、感悟人生。更重要的是,像我这样在当时还很年轻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小学语…  相似文献   

3.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老读者,老朋友。从20多年前与她初识至今,她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80年代初,当我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中生时,她通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作文写作训练》和《高中语文综合能力训练题》等专辑,授我以备考的“法宝”;当我在师范大学学习、赴中学实习时,她指导我如何备课、设计板书;当我走上师范学校的讲台之后,更是她教给我语文教学、教研的各方面知识、方法,对我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给予启发和鼓舞。在编辑们的帮助和指点下,我的第一篇小论文也得以发表……现在,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校实施校本教研与培训一体化“一三四模式”。我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教学,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如朱慕菊的《走进新课程》、黄亢美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引》《、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和《小学语文新理念教例评析》等书,并认真做好笔记,接受专家的  相似文献   

5.
教研与教学     
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级的名校 ,就必须是一所研究型的学校。许多中学也提出“教研兴校”的办学口号 ,可见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么的大。那么 ,教研对教学有哪些积极影响呢 ?笔者以为 :一、可以促使教学者读更多的书籍。针对一个命题 ,要想作出令人信服的深刻论证 ,就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 ,阅读大量的书籍。凭我个人的亲身感受 ,写文章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我写《学生主体说》一文 ,就阅读了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家教漫谈》、《班主任工作漫谈》及其它有关教学方法的文章 ,还阅读了冯梦龙老师的许多文章 ,也阅读了前…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江苏省名教师、南通市实验小学教导主任郁虹随专家支教队来到我市,在海州实验小学给我们上了《月光启蒙》一课,课堂中她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特别是课后她专门为我们青年语文老师开设的讲座《如何写好教学反思》,让我获益匪浅。郁虹老师对教学反思有独到的见解。她首先针对"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现状难以做到珠联璧合"、"教师论文的‘假’、‘大’、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湖南教育》编辑部的老师打过来的,让我尽快将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情况,写一个简短的文字材料发给编辑部。我很感意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湖南教育》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块圣地,我精神的家园。我读她,用她,汲取着她的营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编辑部突然和我联系,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史建筑(以下简称史):吴老师,您是一位做过几十年语文教研工作的德高望重的老教研员,我读过您的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文章,您在张定远先生主编的《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一书中自己的照片下写了这样的话:“酷爱语文教研事业,是我一生最大的乐趣。”我在您的30多万字的《语文论集》序言中也看到您写过这样的话:“语文学习和语文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难改的习惯,一种莫名的乐趣,就像我对音乐、对工艺品的爱好一样,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想,对语文学习和语文研究的酷爱,可能要伴我终生……有时候晚上已经躺下就要睡觉了,忽然想到一…  相似文献   

9.
蒋凤 《宣武教育》2004,(1):34-34
作为宣武教育的编委,我鼓励教师们在《宣武教育》上发表文章,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写出来,对发表文章的老师,我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表扬和鼓励,这样就更大的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令我很感动的一件事是,我区131中学的魏淑兰老师,  相似文献   

10.
<正>胡海舟教授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是一位知名的专家。他的最新力作《语文个性化教学》一出版就在全国语文教学研究界引起轰动。《语文个性化教学》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明确当前语文教育变革的时代吁求以及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内涵、特征、价值以及历史溯源、当下透析与理论依据。二是探讨教育变革背景下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中观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刘玉是我的学生,大家都称她是美人老师。她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我因语文而美丽》的文章,在一次全国会议上,一位著名教授对她说,你应该把文章改名为"语文因你而美  相似文献   

12.
看了《人民教育》1998年第6期上于漪老师撰写的《“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一文,我也觉得对“标准化试题”有话要说。今趁《人民教育》对语文教育展开讨论的机会,将某些想法写出来,以就教于于漪老师,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从于老师的文章看,似...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2006,(12):F0002-F0002
再洒甘霖三万担神州处处有芳魂真是光阴荏苒!我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交、相知已整整15个年头了。80年代末,我负责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不久,在南京市召开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我的一席发言引起了与会的《小学语文教学》前编辑部主任田志耘同志的注意,她约我写稿。由此,我和《小学语文教学》相交了。1993年,《小学语文教学》与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愉快的合作中,我与《小学语文教学》结下了深深的友谊。1996年,我的一篇《一个令人忧虑的口号——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月刊》一直是我中学数学教学教研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培养下,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所上公开课多次获奖,还有五、六篇论在省级报刊发表.我爱《中学数学月刊》,我爱她的内容——短小精练,爱她的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有两篇章,我读后感受颇深.一是1999年第8期的章“解题与选题一例”,它开创了中学数学教研从“做”到“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写下这题目,我曾踌躇不决。这般凝重而敏感的话题,并非我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教师所能谈论的。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学生语文素养的实况,以及本人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追求,这三种因素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去想,去写。审视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它历尽了太多的沧桑。从“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到新《大纲》的颁布,再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从第一篇讨伐语文教学的文章见诸报端到韩寒等一些文学“另类”的出现,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专家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无时无刻不在痛定思痛。作为在教学一线苦苦摸索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6.
黄声仪女士现任台湾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系暨研究所教授,她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与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科研成果颇丰。主要著作有:《王若虚及其诗论研究》《国小国语科习作内容及其教学之评估》《国小新编国语习作的走向》《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华语口语与表达”测试重点分析》《LQ智慧语文》等。本刊此期发表的《台湾国语教科书插图的走向》一文,是黄声仪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办的“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所作的专题演讲。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对教材编者以及语文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梁然同志是广州市第三中学的语文教师。她于一九七九年曾到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文系进修,努力钻研教学业务,边教边学,提高很快。一九八二年,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州市语文教研会、《语文月报》编辑部联合举办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比赛,梁然同志积极参加,写了两篇论文,其中《略谈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经评选审定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刘广 《教育艺术》2000,(3):24-24
郭海燕教授:您好!今年7月,北戴河虽是盛夏,我只觉得春意盎然。因为我参加了《教育艺术》杂志社在这里召开的“两课改革与教育艺术高级讲习班”,并聆听了李燕杰、您、李松林和郑晓舜几位教授的报告,顿觉春风徐来,茅塞顿开,受益菲浅。来讲习班前,我试着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践,写了一篇“论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文章,只想请你们评阅后多加指导,没想到得到了您和杂志社同志们的青睐,评了个“优秀论文一等奖”,还在会上会下多方激励,我在高兴、激动和非常感动的同时,又觉得很惭愧:我深知,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地好,主要是你们对我热爱语文…  相似文献   

19.
收到某出版社寄来的北大中文系孔庆东教授写的一本书《摸不着门》,该书有一辑是谈语文教学的。我翻开来,赫然见到了下面的话: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听了来自台湾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瑞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穿越〈大鼠〉细思辨——听说读写的美好遇合》。在这个专题讲座中,张老师以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课《大鼠》为案例,向与会者谈到了台湾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过程。张老师教学《大鼠》一课,共用四个课时,前三课时张老师主要解决读、译、文言现象归纳、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关键句等问题。第四课时,是在前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