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预习交流,借助关键词梳理情节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一起读———(生齐读课题:方帽子店)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完成了一份预习单。我和课代表一起对预习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下面有请李颜希同学给大家做整班预习情况汇报。生: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课前预习汇报人李颜希。下面由我来汇报第26课《方帽子店》的预习报告。请看大屏幕。(出示)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  相似文献   

3.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检测学情,激发识写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课题)水洼就是水坑,浅水洼就是——生:里面只有很少水的水坑。师:对。看课题,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一起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课文都预习了,老师考考大家认识不认识这个字。(出示生字卡:扔)生:(读)rēng。师:没学过大家都认识了,看来预习得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是咱们以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了,一起读——  相似文献   

5.
一 初入诗画,知晓学法,感知诗人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王冕以及他这首《墨梅图题诗》。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交流一下你在课前了解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刘晓丽  卢璐 《成才之路》2012,(13):12-13
正学习的一般环节,第一步是学生的预习,对这一点,大家几乎都是认同的。而且面对现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多学,也在不断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学生预习好了,学生听课时会有的放矢,对课上知识的学习掌握上自然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节讨论交流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师:(板书: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呢?生:什么样的桥?生:哪里的桥?师:今天咱们也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学习第16课《桥》(在桥前面板书:16)。课前大家已经自己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围绕"探究目标"进入小组讨论学习。(出示PPT1)PPT1:一、积累运用:你发现了哪些难记难写的字词呢?文中有很多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因此,对于预习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学生应该怎样预习,预习后老师该如何去教……  相似文献   

9.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学案进行授课,有些老师将学案作为本节课的任务,为了完成学案的内容,经常是不论什么课型都上成了习题课,枯燥无味。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学案的作用,学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用来指导学生预习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学案进行授课,有些老师将学案作为本节课的任务,为了完成学案的内容,经常是不论什么课型都上成了习题课,枯燥无味。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学案的作用,学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用来指导学生预习和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学科认知情境与学科思维学生:四川省双流中学高2001级(高一)3班一、预习交流1.交流预习情况师:我想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在课前都读过了几遍?生1:三遍以上吧。师:三遍以上,不错。你呢?生2:我也是。生3:也是。师:看来大家都做得很不错。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课前预习到底做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第十一课,都预习好了吗?  相似文献   

13.
袁露 《小学语文》2007,(3):28-32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第44课《惊弓之鸟》,(出示课题)打开课本翻到142页,这一课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在预习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4.
预习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学习方式,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预习方式又逐渐成为大家争论的对象。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许多教师心存疑虑。有人认为:先让学生预习了内容,新课教学教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口技》。预习的时候,大家读了几遍课文?生:四遍。生:五遍。生:我也读了四遍。师:很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16.
王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并且告诉大家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几个小问题是王老师要求大家预习时回答的.你能回答吗?试一试!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课文第一段话(配乐《命运》),师激情导入:伴着这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这段话就选自我们今天学习的《向命运挑战》一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不需要预习,这个看法打破了多年来大家一直认为数学也需要预习的习惯.数学真不需要预习吗,还是与预习什么有关?这引起了我们对数学预习问题的关注.近期,我们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几个学校的旨在改善年轻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研讨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听了两位年轻教师讲授相同内容的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汇报、交流预习成果的方式,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探究的方式.听完这两节课后,我们对数学预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就是一些粗浅的认识.1 预习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原因分析1.1 预习重结论轻过程通常说到预习,一般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必须超前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在上新课之前,  相似文献   

19.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青年.他画鱼画得可好啦!他到底是怎么练习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品文品人。走近这位青年,感受他的“特别”。首先大家独立阅读了课文.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做批注。这两步呢。我们已经在课下完成了。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新课标》也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长久以来,学生的预习每天在进行,可收效甚微,许多学生的预习只是不求甚解、敷衍应付,养成了走马观花式无效预习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学生的有效预习为切人口,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以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几年来,学生学习的自主『生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敏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