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研究以猪胸腺淋巴细胞为完全抗原,采用一定的免疫程序致敏兔,刺激兔产生抗猪胸腺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在30天后分离血清,免疫效价达到1:640,证明兔血清含有该特异抗体,免疫程序合理,抗体效价确实.  相似文献   

2.
姚凯 《学苑教育》2012,(10):78-78
体液免疫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抗原的识别、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抗体发挥免疫效应三大阶段。抗原特异性识别的关键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受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经过抗原刺激致敏,再经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刺激分裂,并最终分化得到记忆细胞和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3.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当它侵入机体以后,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不受抗原侵害而造成破坏。但是当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和失控时,这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相似文献   

4.
一、释疑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其主要成分为:球蛋白.具有特异性,而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5.
周初霞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0-71
1抗原与过敏原抗原是能与机体中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上的独特抗原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该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反应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一类物质。抗原一般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个特性。前者指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习惯上又称抗原性;后者则指具有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如相应的抗体)发生相互反应的特性。凡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抗原称完全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细胞、细菌外毒素、病毒和动物血清等。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有些分子量小于4000…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广大一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解释特异性免疫的"双开关"机制、抗体和抗原的本质、MHC的专一性和淋巴细胞的多样性等问题,既渗透生物进化思想,又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淋巴细胞对抗原有丝分裂原和抗受体抗体的反应能力是衡量机体免疫状况和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测定小鼠对植物凝集素的最大耐受性、半致死剂量(LD50),据此测定T淋巴细胞的应答功能,并指导临床用药的剂量.实验采用的方法是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植物凝集素,采血进行涂片,用形态学计数的方法来测定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硒、铜、锌对动物免疫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硒、铜、锌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器官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总结了上述元素在免疫调节中与其有关酶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科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对两条途径进行整合,在共性中比较差异,让学生形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的重要概念,归纳概括特异性免疫的特异性和记忆性两大特点,深化对免疫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有氧耐力运动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随着衰老免疫功能下降,体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自然杀伤细胞等均发生变化。适量的有氧耐力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胸腺和骨髓为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称为一级淋巴器官.淋巴祖始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这些分化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管进行循环,到达淋巴结和脾脏,遇抗原后而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成为效应淋巴细胞,执行特异免疫功能.淋巴结和脾脏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称为二级淋巴器官.  相似文献   

13.
高考对免疫调节的考查着眼于基础知识,但同时也与生活、人体健康密切联系,还可能与遗传物质、细胞工程等有关知识结合,体现一定的综合性.考点主要有: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抗原、抗体与淋巴因子,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失调等.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数文章也证实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并出现T淋巴细胞调节紊乱及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造成多项免疫学指标异常。为探讨其(SLE)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本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总数CD3、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和CD4/CD8比值,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及规律,找出的发病机理,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卢康 《生物学教学》2002,27(11):19-20
1 教材分析义务教育《生物》(人教版 )第二册中的“免疫”一章 ,新概念 (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较多 ,而学生对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却很少 ,课堂教学存在一定难度。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从感性知识入手 ,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1.1 教学目标 着重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 :(1)知识方面 ,了解免疫的概念及免疫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了解免疫器官 ;理解计划免疫。(2 )能力方面 :通过观看图表 ,阅读教材 ,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免疫学的研究认为,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简单蛋白),无论是在人体正常的体液免疫中,还是异常的过敏反应以及自身免疫中,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抗体是特异性免疫系统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运动的强度、频率及项目的选择对免疫反应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度、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免疫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复习引入新课的教学,重点强调抗原、抗体、淋巴因子的概念,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写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PPT课堂练习巩固达到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选用6头自然分娩、初生重30—50kg黑白花新生公犊.研究了生后24小时内血液某些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犊牛出生时WBC、中性粒细胞和B淋巴细胞较低,WSC和中性位细胞在8h内明显升高,以后平稳或者降低,而B淋巴细胞在24h内均呈上升趋势:血浆TP、A、G、γ—G含量在生后24h内均在低水平上波动,但是γ—G有明显变化,在出生时极低,0.5-1.5h后升高并持续保持相对高水平直至24h;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出生时较高,4h内显著降低,以后淋巴细胞略有回升,而T淋巴细胞继续呈下降趋势直至24h.  相似文献   

20.
反复呼吸道感染幼儿血铅水平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血铅水平分布与免疫系统机能变化的关系。方法:自2005.6~12月,从我院收治的RRTI幼儿中随机筛选80例病例,在RRTI发作期,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血铅测定,依照199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US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诊断分级标准。将受试病例分为6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对6组患儿进行常规加驱铅治疗,驱铅治疗满一个疗程,分别测定血铅水平,检测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结果:(1)80例受试病例治疗前血铅水平均在I~Ⅲ级之间,治疗后血铅水平均在I~Ⅱ级之间,病例分布随着血铅水平增高逐渐减少。(2)治疗前受试病例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样本均数分别进行F检验,其中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四项免疫指标P〈0.05.存在差异,而IgM、NK细胞P〉0.05。不存在差异。(3)治疗前、后,血铅水平分别与对应的免疫指标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显示二者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1)80例受试病例均处于铅暴露中,发作期血铅水平病例以I级居多。占63%,Ⅳ~Ⅵ级未见.近似于正偏态分布;治疗后,I级占96.25%,Ⅲ~Ⅵ级未见。(2)治疗前,患儿血铅水平增高,IgA、IgG、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含量趋于降低,治疗后,血铅水平降低。以上四项免疫指标升高。说明幼儿患反复呼吸道感染与铅暴露及其所致的免疫机能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