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因材施教仍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致遵循的教育原则。可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学校却置教育公平于不顾,巧立名目,大行因"财"施教。  相似文献   

2.
李学人 《教育》2008,(2):51-51
2007年12月20日在《工人日报》上撰文: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因材施教仍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致遵循的教育原则。可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学校却置教育公平于不顾,巧立名目,大行因“财”施教。  相似文献   

3.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符合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继承和  相似文献   

5.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大学因"才"施教有着强烈的时代适切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辨析因"材"施教与因"才"施教,正本清源,还原孔子创立的因"才"施教教育思想。然后,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出发,引出大学教育因"才"施教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因"才"施教。  相似文献   

7.
赵军 《文教资料》2008,(15):124-126
孔子一生"施教",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著名论断,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殊.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习借鉴其教育思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倡导乐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南宋朱熹总结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大量教育实践,归纳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可见,因材施教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方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目标和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情况,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因材施教是因"专"施教的理论基础,因"专"施教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的客观需求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教学目标和学习兴趣均不同。然而,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名高实低"的尴尬地位,存在不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因"专"施教对教师个人能力是一种挑战,因此与其他高校一样,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存在现实困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施教,广东医学院需要根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变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史上很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世界教育理论室库的一大贡献。从孔子提出因才施教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的推崇,尤其是宋朝朱熹的颂扬,成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单个教学形式的教育方法。我国由学馆(私塾)改成班级授课制的学堂,是清朝末年开始的,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教育事业很落后,教育理论的研究更为可怜。象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思想,在班级授课中如何应用,虽也有人重视研究和提倡,但得  相似文献   

12.
"因材施教"作为有记载的教育行为始于孔子,作为明确的教育要求始于朱熹。朱熹用"孔子施教,各因其材"陈述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她一直是中华民族教育理论中的璀璨明珠,至今仍散发着夺目光芒。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3.
王熙 《广西教育》2007,(4A):18-19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 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朱熹在其《四书集注》中总结了孔子与孟子的教育方法,明确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他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其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尚思 《安徽教育》2011,(3):35-35
【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抓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这一重要环节,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好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很科学。几千年来若干的教育专家在探索因材施教方面有巨大的付出,也有相当的成果。现代教育科学领域又把按性别施教提到议事日程,可以视其为因材施教的深入发展,也可以视其为时代发展的新需要。所谓因性别施教,即根据男孩、女孩性别的差异来施以相应的教育。目前,尤以女性教育为世界性研究热门话题。教育家滕纯认为:近几年,我常跟一些外国教育家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教育。请用最精炼、最简单、最易懂的语言讲一下教育到底是什么?因为教育学上说法太多了,太复杂了。回答说:用你们中国人的话…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显然因材施教仍然是新课改教学中的“法宝”、只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深化,如今因“材”施教中“材”除学生之“才”,还可理解成教材之“材”、教师之“才”等。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也存在一些时代局限性,其有教无类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是有条件的;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受限制的和狭隘的;其因材施教是受封建伦理羁绊的。现代教育中要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孔子的教育公平思想,呼唤真正的有教无类,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9.
我们学习孔子教育思想的目的是领悟和提取其中合乎时代性的思想,并且将它们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以及素质教育的论述颇多,然而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讨论较少,本文针对素质教育谈谈孔子教育实践中蕴含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及其两者的关系。一、因材施教的事实依据和客观依据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效果说明了因材施教的正确性,是因材施教的事实依据。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实践显现于孔子在春秋时期兴办私学、教授诸生的实践之中。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的因材施教,正是在“知人”的前提下进行的。在“知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广泛运用 ,但是在具体理解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材施教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因“人”施教 ,还应该包括因“文”施教、因“物”施教和因“地”施教。因“人”施教 ,就是要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传统意义 ,其中的“材”就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要求在施教时 ,要依据“人”的这些因素去确定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 ,把施教建立在“材”的基础上。在现代分班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