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 这一“对话”观念是与我们对语言、语文活动与语文教学的特质的基本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看来,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艳 《成才之路》2011,(14):33-33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是师生自然生命和智慧共同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通灵感悟,用课文所蕴涵的丰富思想、美好情愫、智慧光芒、理想火花把学生生命的火炬点燃起来。  相似文献   

4.
张艳 《现代语文》2014,(3):154-155
“生态”有三重内涵:一是每一个生命(生物)个体的样态;二是生命(生物)体相互间的联系与影响;三是生命(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圆融互摄”、“共生共长”的发展与演变。语文与之对应的也有三重意蕴:一是“语文是每一个人的语文”;二是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是在人与人的语言学习、对话、交流、表达、阅读、鉴赏等实践活动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三是语文课程的建设永远与时代、社会、自然、人生等环境密不可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是有了关于“生态语文”的提出与概括:学校教育中的生态语文是在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下,每一个学习个体(生命个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互相影响、“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我发育的生命化过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语文教与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语文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应该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色彩。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情感,塑造学生健全而独立的人格与气质。  相似文献   

6.
何恩鸿 《师道》2006,(1):18-19
在教学中,我不喜欢“学生”这个词,它太冷漠,我喜欢用“同学”,或“大家”,或“我们”;在教学中,我主张教育的理念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审美情操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人格的可贵,而不仅仅是追求一技之长。很欣赏一个观点: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之一,语文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命的高度,就是人的高度。很欣赏这样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对话构建学生立人的基础。很欣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给语文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真正归宿永远指向人本身的发展,而语文是对生命符号和生命现象的记录,是对生命活动和生命内涵的透视,也是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思想与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阅读文本,感悟语言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有意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自然与文化,进而不断充实自我。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质是对语言文字日积月累内化的结果,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独立阅读——语言内化的基石阅读过程是一种“对话”过程,是阅读中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是心灵和思想的交流碰撞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是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发现创造的过程。这种对话方式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就在于,它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时的自主和独立,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浅阅读”的流弊正冲击着语文教学,影响着学生心智的成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光大。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拒绝“浅阅读”,提倡深度阅读,让学生走进语言、文章和文学,展开多重对话,点燃精神的火花,感知文化的内蕴,又能带着“学得”和“习得”,走出文本,为民族文化推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这个理念?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关注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阅读方法,揣摩写作技巧等实践活动。为此,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感知一篇课文,积累一组雅词,欣赏一个美句、品析一个精段、揣摩一种写法。一、感知一篇文章,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和内容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让师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11.
一、对话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可称之为“教学对话”,发生在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称之为“阅读对话”。我们可从教学对话和阅读对话的角度来认识“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理解语文教师扮演对话者角色的合理性。1.从教学对话的角度认识。从教学对话的角度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既独立平等又相互交往的对话性关系。师生对话不仅表现于物质形态的语言交往中,而且表现为精神形态上的心灵互动。“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  相似文献   

12.
论阅读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理论让语文变成一门使人心潮澎湃、无限激动的课程。在这个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优秀的语言作品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孩子们对世界的向往,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类自觉的关注。对话理论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即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就是我——你之间的对话(这个“你”也可以是人的自我);语文教学是通过对话来学习对话、学会对话的。然而,对话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策略?一、对话理论:掀起你的盖头来克林…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阅读者对文本的吸纳、认同、质疑、重建行为,是基于生命多样性的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间的心灵沟通,也是基于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生命交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但是,对话不是漫话.对话不同于漫话,就在于对话活动具有鲜明的目标指向性和实现目标的客观时效性.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景,难掩其背后的萧条与沉寂.“你读他读大家读”不能说明学生真正经历了阅读并学会了阅读,“你说他说大家说”不能证明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读有所悟,“你好他好大家好”也不是对语文学习进行恰如其分的有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广泛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语言实践。是学生在大量的了解内容、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我们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首席教师,而语文课堂就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一、依托文本,重视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朗读,在阅读中挖掘出语文味;二、尊重文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偏离文本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从文本阅读的规律出发,结合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坚守人本精神,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构建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对话式语文阅读的核心是心灵对话与生命体验。课堂流程中,强调话题的设置。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在于文本阅读中的生命探索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一个平凡而深邃的字眼。阅读活动的目的是扩张精神生命。广义的阅读泛指一切读书活动,我们这里探讨的阅读,是中位概念的阅读,它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与文本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过程。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品味语言、运用语言,通过阅读对话的交流与分享活动,以浓厚而富有阅读色彩的语境里,解读文本语言内涵,迁移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文章剖析如何圆融阅读策略,深化学生进行文本研读,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潜在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人类与文本的对话。且是智慧地对话。即在对话中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信息。因此,用“对话”的理念来关注人类的阅读活动,是实现与文本智慧地对话,且是提高阅读学习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