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理论把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其中任何一面就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评论是大众传媒(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的旗帜,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前进方向,是新闻媒体趋于成熟并在社会上享有知名度、权威性的标志。但电视评论性节目如何定位,一直是省级电视台孜孜以求而又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定位,本是工程学上的一个术语,至少要三点才能定位。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来说,它的“三点”不外乎受众、党的方针政策和电视媒体三者。电视评论节目的定位具体到新闻实践中,就是要解决节目做给谁看、…  相似文献   

2.
李建秋  魏波 《新闻界》2005,(6):51-52,6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新闻体裁之一,各地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重点节目推出,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部.新闻评论性节目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5年8月至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各地电视台都隆重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专题节目.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节目。从写作方面来看,许多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新闻评论节目鲜明地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视听纵横》2003,24(6):9-10
城市电视台是否适合开办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办好新闻评论节目,曾经引起业内的诸多争议?其中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我们认为,只要找准定位,坚持发展与创新的思路,地方电视台是可以在新闻评论节目上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4.
吴皓圣 《视听纵横》2007,(1):112-113
近几年,新闻评论类节目突出的重要性日渐为电视台所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节目制作得好坏看作是体现电视台节目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  相似文献   

5.
孙愈中 《视听界》2004,(3):49-50
现在,许多城市电视台都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评论节目,它们各具特色,五花八门,有的名义上是评论性节目,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评无论,不伦不类,漏洞百出,成了“四不像”。误区之一:节目内容有述无评电视评论与其它媒体的评论相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要有鲜明的观点、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和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目前与观众经常见面的电视评论大多为电视述评。形式上有先述后评、边述边评或先提出论点,再用事实来印证。而不少城市电视台开办的评论性节目,名称虽然取得很好,什么《今晚热点》、《社会透视》、《新闻广角》、《焦点评说》等等,内容却往往是有述无评,甚至通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电视台都先后开办了不少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节目设置的栏目化。从制作形式看,一般分为四类:新闻类(要闻+社会新闻)、主持人描述+记者报道+主持人评论类、主持人单独评论类、主持人描述+媒体评论类。无论在哪种类型的新闻板块节目当中,主持人都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主持人在各栏目中的语言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东生 《现代传播》2004,(3):135-136
近年来,一些市级台的评论节目相继出现了选题难以为继、内容重复、质量低,惨淡经营的局面。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市级电视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生存和发展。市级电视台新闻评论怎么办成为摆在其组织、策划者面前的一项难题。我认为市级电视台要办好新闻评论需要突破选题难点、提升质量重点、打造策划亮点。树立贴近意识 突破选题难点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讲话中强调,新闻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指出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张娟 《记者摇篮》2005,(2):56-56
我台的直播节目《900新闻时空》是新闻类节目。在栏目定位上,归纳起来就是走进百姓中,深入生活.把听众想知道的、不知道、该知道的一一反馈给听众,倾听百姓心声。  相似文献   

9.
于良 《河北广播》2004,(5):73-75
新闻评论节目历来都是新闻媒体的主体、龙头,它以其正确的舆论导向、鲜活的时代气息、贴近百姓的角度、现代而又多样的传播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和重视,而随着受众眼球聚焦于新闻评论节目的同时,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更是备受关注。如果说,对于其他类别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当中仅仅依赖现成稿件,说错话时,受众即使不满,也无非是用遥控器换台了事儿,但是,  相似文献   

10.
言论作为最直接的宣传手段,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成为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旗帜和灵魂。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要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具备三性。一是针对性。即新闻评论性节目要善于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力求主题集中,短小精悍,思想深刻,观点鲜明,道人所未道,言人所未言。风强调清新明快,棱角分明,虎虎有生气。二是群众性。要有“平民意识”,必须摒弃那种居高临下、云山雾罩、谈玄兜圈的“宏论”,而应突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讲百姓关心之事,说群众欲说之话,以谈心方式采制言论,以平等态度对待观众。做到题目不大,抓住一点;架子不大,贴近生活;帽子不大,单刀直入;口气不大,亲切感人;章不长,道理说透。三是参与性。把话筒对准普通群众,尽可能多地采访各方面人士,或由群众直接论理,或撷英取萃,使新闻评论性节目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和的传播环境下,一些城市电视台为了发展,竞相上新节目以期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地位,然而却难以背负经济压力并受到覆盖范围的限制而发展困难,往往忽视了自己最贴近百姓这一最大优势。强调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是城市电视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电视科教节目大众化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劲慧 《记者摇篮》2004,(10):19-19
要想办好电视科教节目,在制定节目定位时,就要牢牢地记住缩短和百姓的距离,无论节目的切人点,还是节目的表现形式,都要贴近百姓。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节目,让百姓认识科学.和百姓一起走近科学。节目要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  相似文献   

13.
胡焱 《记者摇篮》2009,(3):44-44
在中国国内的几乎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与国外不同的是,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但是,“脱口秀”到底是新闻评论节目,还是娱乐节目?笔者认为,“脱口秀”节目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新闻评论节目,另一种是娱乐类节目。两者在性质和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电视民生新闻红透半边天的比较下.一度倍受青睐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却日渐地式微。济南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今晚特别点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遇到过种种难题。比如选题难.一个城市中值得评论的大事能有多少?再如精品少.谁都想做高质量的节目.可一个城市台能有多少高素质的人才?还有”炒冷饭”.受制作周期的影响.好多热点事件在播出时已被消息类节目播报。这样直接的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声屏世界》2007,(12):42-42
现在,城市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是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朱春 《记者摇篮》2007,(8):67-67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同中央台、省台和直辖市大台往往不同。一个明显特点是地方台办有一些短小精悍的小评论栏目,很有地方味儿。抚顺电视台先后开办过10分钟一档和5分钟一档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7.
侯一华 《视听界》2002,(5):45-45
笔结合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十六年自办电视节目的实践得失和兄弟县市台的办台经验,对县市台新闻及评论类自办节目的定位与走向作以下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电视台都先后开办了不少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这类节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节目设置的栏目化.从制作形式看,一般分为四类:新闻类(要闻 社会新闻)、主持人描述 记者报道 主持人评论类、主持人单独评论类、主持人描述 媒体评论类.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新闻纵横》定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突出舆论监督职能,以记兼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融新闻、评论为一体,夹叙夹议,配合《新闻和报纸要》、《全国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