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是数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它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把复杂、隐蔽的问题转化为简单、明显的问题.数学的转化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2.
“转化”是众多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和核心.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解题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转化”是研究性学习的必备思想,是探究问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是解数学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一种正向迁移.  相似文献   

3.
“转化”是数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转化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把复杂、隐蔽的问题转化为简单、明显的问题.初中数学的转化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4.
某些看似简单,初始条件为零的物理问题,解决起来却颇为复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零分解”的方法处理,简洁明了,直观而且深刻.所谓“零分解”法是把条件“零”分解为等效的两个或几个“非零”量分别处理,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问题,求解得到的结果再合成.  相似文献   

5.
有些数学竞赛问题,通过引入或挖掘辅助参数,使得这些参数在解题中起到联系分散条件,显示隐含因素,转化命题结构,简化解题过程,促成条件与结论的有机结合,进而起到“催化”和“桥梁”的作用.下面从四个方面浅析求解数学竞赛问题中参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凸显以思考与探索为核心的“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走向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情景中的问题结果.使问题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活动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数学活动过程。实践中数学课堂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新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7.
等价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过程,近年来在高考中也是一个热点,其转化思想的应用在试题中也处处可见.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这种过程体现了“把未知解法的问题化归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求解策略.当我们遇到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时,不是直接解原题目,而将题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8.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把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图形巧妙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根据题目条件,适时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中,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往往需要构造一个与之相关的命题,并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新问题,从而达到简单、直观、易解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就是构造法.构造法体现了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由繁难到简易的“转化”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世界数学大师波利亚强调:“不断地变换你的问题”,“我们必须一再变化它,重新叙述它,变换它,直到最后成功地找到某些有用的东西为止.”他认为,解题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因此,“转化”是解数学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继祥 《物理教师》2009,30(8):61-62,65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功是能量的转化量度.功的计算在功能关系问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在实际问题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相应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处理做功的问题时常常感到困难,不知如何下手.高考复习阶段,可对“功”的计算采用立体化复习,归纳起来,有3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学教研》2006,(5):22-23
发现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他主张“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人们掌握一个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发现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发现,由“消极应付”转化为“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13.
求物理极值,有两种思路: 1.直接根据物理现象和运动过程分析极值条件,从而求解; 2.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求解.  相似文献   

14.
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数”和“形”,在研究过程中常量和变量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参数(也叫参变量)是介于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具有中间性质的量,它的本质是变量,但又可视为常数,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含参问题在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灵活性.“引参求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同时又是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5.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将“数”和“形”结合,具有直观性,可洞察数学问题的实质.在求解最值问题时,可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构造出相应的“图形”来帮忙,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是指导我们探索、研究问题和解题的“尚方宝剑”.它常常隐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今天就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学过的内容并感悟其中渗透的“转化”思想.  相似文献   

17.
物理解题中的“数-形”转化与结合策略,是指在求解物理问题时,交替运用代数式和图形图象等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策略.“数”与“形”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数-形”转化与结合能使“数”“形”优势互补.一般来说,用代数式进行表述和思维具有精确与深刻等优点,用图形图象进行表述和思维则显得直观和生动.  相似文献   

18.
尹雄杰 《物理教师》2001,22(5):14-15
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特别是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之间转换过程中的“突变”问题,感到难以理解.若能用数学图像对它们之间转换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加以研究,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两种摩擦力及其转换过程中的“突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许守达 《山东教育》2004,(31):45-45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新课程强调问题的“动态生成”,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新课程十分重视情境创设。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动态生成”数学问题,同时又在活动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曾说过:解题的本质在于“化”.这里的“化”就是把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或易于解决的问题,最终求得原问题的解.在转化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在一些试题特别是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中,有的条件给出的形式比较明朗,但也有的条件给出的形式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