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蔡方言中有些词语是中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有些是近代汉语的音变形式,有些则是概念叠加和结构整合以后形成的新词语.其中量词“和”的使用情况可以为《汉语大词典》以及《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释义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古近代汉语里,副词“初”与否定词连用有两种意义:一、表时间的一贯性,可释为“从来”、“始终”;二、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作、安全”、“丝毫”。前为时间副词,后为语气副词,后是从前进一步虚化而来的。“初”与否定词连用,这种释义的差别与词义的进一步虚化以及词义的模糊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若”从第二人称代词的“代”发展出“若人”等指称代词,“若”系指示代词初露端倪;中古汉语“若”系指示代词盛行;近代汉语只有“若此”;到现代汉语“若”系指代词消失。这个历时性变化渗透着词义沾染和词汇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近代汉语词汇是古代汉语词汇发展到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环节,是形成现代汉语词汇的直接源头,所以,它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关系密切,与北方方言词汇的联系尤为密切。淮北方言中就保留有大量的近代汉语词语。通过对比、通过对词义、词的用法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对此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5.
正《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由浙江大学教授方一新独撰,商务印书馆2010年11月出版。该书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分为上、下两编,共70余万字。上编是对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相关问题的论述,凡十一章。内容包括: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作用和意义;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的语料及类型;语料的选择与鉴别等。  相似文献   

6.
词语的来源错综复杂,训释词义也可以从多角度去探讨.中古汉语有不少词语来自汉译佛经,就存在梵、汉两个不同的词汇系统,可从不同词汇系统的词义比较,帮助解决释义问题.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从同一词汇系统中词与词相互间的关系,帮助考释词义.  相似文献   

7.
明末拟话本小说《三刻拍案惊奇》的发现,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相当宝贵的资料,《近代汉语词典》也对其词语进行了释义,但仍存在某些缺失。本文运用归纳、比较、推勘等方法探讨词义及其用法,分析其意义产生之缘由,参证《近代汉语词典》,试图对其释义作一点补证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9,(1):42-45
古汉语研究与现代方言相结合,是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但语音史的研究如此,词汇史的研究也概莫能外。中古汉语词汇词义在甘肃河西走廊各地市方言中的发展,与汉语史词汇系统的演变规律相一致:体现了语言的连续性和变异性;单音词复音化过程中派生词与同义连用现象非常突出,且复音词以联合式、偏正式为主;词义的引申导致了词义的缩小与转移。  相似文献   

9.
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词条收录、义项收录、词义解释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参照相关工具书和语料库,就《现代汉语词典》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现代汉语词典》在词目、义项收录方面,存在词条义项多收、少收的现象;在释义方面,存在释义不准确、义域不恰当、释义无着落以及循环释义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中仍存在着释义有误或书证滞后、缺失与孤证等问题,这不利于词语溯源工作。以《清风闸》等近代汉语文献为参照,试着订补了该辞书中21条词语的书证或词义,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词语溯源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日语语言文化受中国的影响较大。现代日语中有很多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语,四字熟语中大部分是从中文成语中引进过来的,但意义却不一定和中文相同,日语赋予了这些成语新的含义。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时不但要注意区分这些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思不同的熟语,更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和领悟日本语言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语境下对古代汉语中一些常见语词的理解已与其本义迥然有别,今把对古代文献典籍中一些常见词语本义的分析随记于此,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释义片面、举例失当和文意训释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对“何其”一词解释的错误,阐述了现代辞书解释词义不能把词语的文意训释作为词语义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6.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17.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虽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双音节词。它们除了一部分保留原形原义直接进入现代汉语外,有不少则在漫长的语言发展演进中,构成语素几经变化后才被现代汉语所接受。本文以现代汉语作为参照,具体考察了《颜氏家训》以原义进入现代汉语的三类联合式双音词语素替换的情况,且对语素替换的个中缘由及基本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对名词的空间义与其他意义类型进行区分的立足点出发,分析了现代汉语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讨论了名词在定语位置、谓语位置、“‘很’类副词+N”格式时,所分别陈述或指称属性意义时的各自形式与语义上的特点。认为现代汉名词对属性义的表达,存在一个从定语位置到谓语位置、然后再到“‘很’类副词+N”格式、状语位置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与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韵部数量处于历史“低值”且得益于通用语的普及,新诗用韵环境处于历史最为优越的时期。古、今汉语声调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调类总数均为4个,就声调的特性来看,都可分为比较平稳、少起伏的高平调,以及起伏大、调值较低的仄声调两类,因而平仄规则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存在语言学的可能性。“美的形式”的缺失,可能损害内在精神的有效表达;“有意味的形式”可以传达言词、句子结构无法表达的某些情感或意义,有利于创作者在艺术层面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