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泛化了的我国“大德育”巳步入无所不包却一无所能的尴尬境地。在“大德育”理论框架下,德育方式出现了主知主义与主行主义的两种偏向。德育本应道德教育,德育为教育的道德目的。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价值引导与学生个体自主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德育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概念在实践运用中出现了德育内容“泛化”、道德教育“政治化”、政治教育“道德化”、心理教育“道德化”、国际国内交流障碍等问题。理论界对德育概念的研究,至今无统一定论,从内涵方面大致有六种观点,从外延方面大致有狭义与广义以及广义中的“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说。为此,应搞清德育的核心概念。辨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三的区别,加强对三项教育的具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模式与过程的改革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德育概念泛化的角度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探讨了学校德育有效性不佳的理论根源,提出了对德育概念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德育领域,存在着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现象,这种泛化突出地表现在“德育适应论”上。所谓“德育适应沦”是指近年来在高校德育领域所出现的强调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观点。如果说,在经济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理想与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必须防止德育概念的泛化 ,凸现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彰显道德教育的实践特征 ,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并充分发挥“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德育概念的再认识德育是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总称。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德育过程中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全面准确把握德育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育是受“左”倾路线干扰的重灾区,‘’左”的思想理论特征之一,就是割裂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联系,片面强调现实需要,夸大政治的社会职能,用政治代替一切。在其影响下,就德育工作而言,人们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实践中,往往习惯于将德育的内涵窄化为政治宣传,又将政治教育泛化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部内…  相似文献   

7.
试论德育概念泛化与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德育概念泛化的角度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 ,探讨了学校德育有效性不佳的理论根源 ,提出了对德育概念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德育概念泛化的角度分析德育低效的原因,探讨了学校德育有效性不佳的理论根源,提出了对德育概念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智力泛化”,指智力概念与其他相关的某些概念混为一谈的现象而言。认为有三种智力泛化,即智力的知识泛化,智力的能力泛化,智力的非智力泛化。并对这三种智力泛化的含义、弊端与消除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课程概念泛化是指课程概念内涵越来越抽象,外延越来越宽泛的倾向。在当前课程研究中,课程概念的泛化主要表现为:什么事项都可以是课程;什么人都可以提出课程;什么功能都涵盖在课程中。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自身具有复杂性,部分课程理论研究者的崇拜心理作祟以及用“理念”代替“概念”的恶果。泛化后的课程概念容易导致本土课程研究的失语,学校功能的缺失,教师作用的迷失和课程实践的混乱等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