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时下,阅读教学中关于"误读"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受后现代阅读思潮的影响,如"作品一出生,作者就死亡","一切阅读都是误读"(安伯托·埃柯语)等等,一线语文教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阅读教学的"误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词块"是商务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体现了语篇内的高度连贯性和篇际连贯性.本文试图从"词块"的维度探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语篇的连贯性,以期提高学生信函写作水平和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卷始终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阅读理解占全卷分值的1/3左右,阅读理解题的设计侧重深层理解,侧重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所提供的提示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多样化,这就对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考生具备快速思维能力.本文提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运用"三阶段"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5.
当今汉语中使用的"一X通"有两种情况:词组"一X通"和三音词"一X通".本文主要分析三音词"一X通"的构成、功能和使用情况.该类词是一个名词,句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和谓语,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修饰.该类词使用时总有一定的预设域.其出现是成系列的,已经用于信息、金融,新闻、教育,医疗、家装等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中新词族"X控"源自于日语"コソ"(con)的音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一些新的特征,并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本文立足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从构成和功能、语义表达和词的演变发展三个维度来对"X控"词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缀式词族"X控"的演变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7.
"君子"一词最早存在于先秦文献中,与"小人"相对举而具有"在位者"的本初涵义.<论语>则在保留"君子""在位者"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君子""德性我"的深层内涵;而自孔子之后,后世更多沿用了孔子对"君子"德性内涵的解释.梳理"君子"在<论语>中的"德性我"的具体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论语>一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动形、名动副兼类词予以筛选爬梳,同时充分利用古籍研究方面的一些重要工具书,先提取其本义再分析该词在<论语>一书中的具体意义,最后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全文本着来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原则将所选择类型兼类词进行了有益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伯、仲、叔、季"在上古时期作为排行次第词,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古以后不再表示排行,只作亲属称谓语.本文拟从"伯仲叔季"中"伯、叔"作为排行次第词、作为亲属称谓语、从排行词到亲属称谓语转变的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后处在宾语位置的隶属名词的赋格问题.假设汉语中也存在一个类似于功能性语类的曲折词Ⅰ,认为汉语的动态助词"了"是一种时态标志,相当于功能性语类Ⅰ,可以给领有名词提升后留下的隶属名词赋格,解释了汉语中诸如"张三死了父亲"类现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