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与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问题聚焦与破解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顺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建设要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实现高校体育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研究问题聚焦于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有待深化、课程思政资源创设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方式有待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有待健全。通过增强体育教师思政意识、强化资源创设能力、改进育人方式、健全支撑体系四个方面破解现存问题,实现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双重目标,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元宇宙这一概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本文介绍了元宇宙的定义和基于元宇宙的体育网络课程特点,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建设课程资源库、探索多样教学方式、完善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建设机制和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思政场景重构与“精准滴灌”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思政资源是高校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化体育思政的育人效果保驾护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系统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过程凸显的核心问题及模式构建路径。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发掘配置过程存在发掘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协调、共享路径不通及共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模式时,需要立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要求,聚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特点,深入发掘体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内涵要素,持续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共创共享机制,对机制运行质量、育人实效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督测评估,同时探索有效的支撑保障方式,进而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蔡峰 《体育师友》2023,(2):38-41+6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建设历程,聚焦其存在的发展痛点、难点,汲取课程思政评价建设成功经验,以CIPP评价模式为理论支撑,力图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性、全国性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改革提供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结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当前发展桎梏包括,相关理论研究的匮乏、课程思政评价定位模糊、课程思政评价实践滞后与课程思政评价的区域优势弱化等。建议:1)培育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丰富体育课程思政CIPP评价理论;2)精准定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功能,强化体育课程思政CIPP评价认同;3)健全高校教师的培训与奖惩机制,加速CIPP评价融入课程思政评价;4)发挥粤港澳区位优势与地域特色,深化高校体育课程CIPP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历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红色精神,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通过使用课程与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深入发掘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时代意蕴,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价值方向和精神动力,强化文化支持和拓展资源载体。在对党的百年红色精神进行课程化塑造之后,使之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结合,提高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从推进路径的设计出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运动实践为桥梁,可使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环节能够更加符合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需要。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会为全面推进党的百年红色精神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延续和传递创造丰富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课程运用于安阳市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我国高校体育网络课程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在安阳市的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网络课程建设、应用及其研究尚显不足.针对安阳市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应用中校园网络教学基础建设尚不发达、教师的信息技术与素养有待提高、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应用存在偏差、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程度不够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关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在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上具有显著成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凝练其深度融合的目标导向,得出了其深度融合的内容构建:一是要推进隐性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进网络;二是要注重体育课程思政互联网平台选择;三是要积极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料库;四是要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网络教育社区。本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全面考虑与系统分析,希望促进形成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合力,以此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敏 《武当》2023,(10):70-72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思政的价值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思政内容深度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去,将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整个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武术为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课程思政”的背景、“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课程思政的发展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国内外研究基本概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研究,包括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探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梳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特点、类型、条件与要求。旨在把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学科融合契合点,发挥体育课程思政促进学生身、心、行共同进步的价值意蕴,同时依据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特征,探索二者协同育人的实践逻辑,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21,(4):51-53
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的普遍实施,对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能完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健全体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等价值意蕴,却面临着教师思政能力不足、思政元素和技能教学难以融合等问题,据此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应从教师队伍建设、挖掘思政元素、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同向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旨在分析当前高校体育师资的现状基础上,反思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为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行路径。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思政理论知识、体育思政元素、思政培训体系、思政育人意识等4个方面的困境。研究认为,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应从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两方面开展。其中,外部路径为:国家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教师培养模式;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动,开展体育思政培训。内部路径为:转变考核理念,发挥考核激励作用;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提升理论储备,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从而积极应对、摆脱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李丹 《体育风尚》2021,(5):223-224
高校体育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发展当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路径,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手段。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加强二者相互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体育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等,对健康人格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民族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要把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媒介,在课程开展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挖掘所蕴含的思政要素,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不断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推动民族体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想要充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有必要实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基于此,为提升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探究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解决路径。在明确教育整体性原则、人文精神价值观、素质教育理念、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四方面学理支撑的基础上,分析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两者的融合满足“三全育人”的教学方针,可以促进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针对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度较低、缺少有效的融合方法、教育资源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需改进等融合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优化融合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的解决路径。以期通过此次研究,为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完美融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背景下,分析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构建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提出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旨归,包含精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科学编写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精心撰写课程思政课时计划、大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积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高效运用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等。通过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培养德才兼备、品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方向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程习得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习得道德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就是在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体验式项目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从顶层设计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模型,并提出深化策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践经验:消除主体行为惰性,规避思政建设偏差,破除思政执行梗阻,提升行动育人效果。深化策略:提升能力,实现有效组织动员;建设制度,深化高效质量管理;共享资源,达成广泛协同辅助;塑造价值,巩固支撑教学教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