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逻辑,全面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实践优势包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发挥好适合国情的认同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统筹和协调并举的结构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动能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3.
夏康宁 《体育风尚》2023,(8):101-103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将从中华体育精神概述、构建理论框架、实施途径、挑战与应对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在体育公园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进行了梳理,也探析了现如今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最终提出了体育公园建设的实施路径。价值意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现实审视:传统体育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公园建设缺乏社会支持;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条件受限,体育公园项目融入受阻;传统与现代体育价值相背离,体育公园精神建设困难。实施路径:凝结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精神,丰富公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中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助推公园精神文化发展;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助力园区合理建设;汲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景观打造。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所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六大精神。同时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通过以体育人,培养人的爱国之心;以动应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内促外,增强人的助人之行。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材,体育教育过程单一;缺少精力,教师教育方法薄弱;缺失实践,学生教育认同感不足;缺乏宣传,网络教育运用不充分;缺少探析,思政教育效果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开发课程教材,丰富体育教育过程;重视精神教育,提升教师教育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教育认同感;创新宣传方式,增添网络传播途径;深入问题本质,挖掘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学校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文学在丰富发展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先锋示范作用,以文学本体和电影艺术等多样化方式丰富体育文化产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文学发展的"缺席"现状,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视角论证新时代体育文学"在场"的必要性,依据结构功能理论提出新时代体育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AGIL理论模型提出,体育文学作为一个系统需要适应、达标、整合、维模功能,解构体育文学现象和体育文学结构,体育文学由资源——语言符号、创造——意象形象、接受——生命意识三位一体的系统结构组成,整合资源以促进其自身发展、政策保障实现其社会价值、情感凝聚以维持和谐、受众接受实现价值观念转变等,在实践中丰富体育文学的认识、审美、教育价值,推动体育文学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依据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根脉;中国特色革命文化中的“红色体育思想”支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时代体育精神”底蕴。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的现实挑战包括:个体教育中“中西体育文化的认知困惑”;高等教育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困境”;社会教育中“已有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局”。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培育的发展路径包括:聚焦第一课堂、促使以体育魂;拓展第二课堂、增进以体铸魂;筑牢体育传播、坚定以体固魂。  相似文献   

8.
从当代中国体育核心价值的视角对体育领域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探讨。认为:体育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根本的一致性;体育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体育核心价值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独特价值。提出当代中国体育核心价值建设路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体育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注重民生作为体育核心价值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体育发展提供道德规范;创新中华体育精神,为体育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体育改革,完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结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须坚持: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加强保护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国家整体文化改革发展战略视角下弘扬体育精神文化影响力;繁荣地方性的群众性健身文化;建立健全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繁荣和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体育文化发展体制。建议:体育文化在繁荣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责任在于加速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更新;深化体育文化体制改革,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对体育文化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体育影视作品作为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体育精神的弘扬、体育美育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体育影视的美育功能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长期缺乏教育者与关注度,当今影视作品传播途径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变得多样,体育影视也逐步在教学中得到应用。研究体育影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是对当前体育美育教育实施途径的探寻与反思,还是对体育美育体系的建构和美育理论的提升。该文对体育影视作品及高校美育概况进行分析,探索高校体育影视美育教学措施及目标,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支持并参与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弘扬新时代中华体育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11.
徐波 《灌篮》2021,(2):155-155
我国在长期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中华体育精神,它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我国民族精神以及传统美德的良好继承与发扬。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其地位也在社会发展中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来发展体育事业和健康文化事业是一项重要课题,它不仅能实现强大的民族自信心,还能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因此,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教材体系,将中华体育精神纳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中,构建"四位一体"的中华体育文化育人模式,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体育强国建设中起到的助推作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武术应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的难得发展机遇,以内容的多样性为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武术文化发展的宗旨,发挥武术"点到为止"的文化品格;建立新时代武术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通过全民武术普及,深度贯彻"全民健康"的价值追求;通过武术文化身体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民族特征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厘析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当前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健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价值,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体育精神是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内核的一种精神文化。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自信。弘扬体育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之间存在三种逻辑关系:第一,弘扬体育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原因),弘扬体育精神可以推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树立。第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弘扬体育精神的目的(结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引领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弘扬。第三,弘扬体育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互相包容,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广西为个案,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体育推动边疆民族团结的实践经验与启示。实践历程:体育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实践阶段,具有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体育实践特征,形成了大联合、大联欢、大团结的民族团结进步实效。主要经验:中央与边疆互动,共生民族团结模式;经典与现代融合,共创民族团结动力;境内与境外交流,共享边疆和谐文化。主要启示:传承与弘扬体育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化自强汇集体育动力,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中央赋权边疆为国际战略支点,倡导构建人类体育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提炼出小学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特色课程;寻找育人时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评价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论述并总结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一些观点和实施方法,以期在实现体育课程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建立文化自信,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译 《体育风尚》2021,(5):281-282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调查法对其进行研究。本研究对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和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现状分析显示高校体育志愿者管理体系不完善;参与体育锻炼地区情况出现两极分化,城镇居民接受体育锻炼专业指导极少。建议完善高校体育志愿者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高校体育志愿者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城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有效衔接长效机制,规划高校体育志愿者在城镇开展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社区文化事业相关单位做好居民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和社区宣传。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 ;体育必须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全面发展 ;用“一国两制”解决奥运席位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要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 ;体育要走依法治体之路 ;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体育要发扬中华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