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报道是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社会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形式之一。实践证明电视现场报道是改进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的、主要的手段。现场报道分为完全性现场报道和不完全性现场报道,有着独特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英美报刊的新闻报道中也被广泛采用。准确理解新闻报道的隐喻是准确到位地翻译这些隐喻的前提。通过对所选取隐喻的实例分析,着重讨论隐喻的分析理解过程与翻译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中普遍使用模糊限制语.它是新闻报道中的评价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中英新闻报道中的模糊限制语。来看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进而说明新闻报道的客观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画眼睛”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典型化的手法与手段,运用于新闻报道里,能够画出具体的形象、精致的细节、曲折的情节,使得新闻报道可亲、可感、可信,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让新闻报道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修辞指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加工,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新闻报道是一种社会实践,以公信力为生存基础的新闻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应,除了要尊重新闻的客观真实属性之外,还要借助于必要的新闻修辞手段来强化"真实感"以及客观性。本文即对新闻写作中修辞的运用形式、作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逐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修辞的本质是劝服,劝服分为三个模式:逻辑诉诸(logos)、情感诉诸(pathos)、道德诉诸(ethos)。新闻报道利用这三种修辞策略来传递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伯克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对人类行为动机的研究方式,用这种修辞手段来分析新闻的劝说性可以辩证地看待新闻报道。把古修辞的三种劝说模式和伯克的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结合起来,有利于人们对新闻报道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徐丹 《文教资料》2010,(22):47-49
本文以围绕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展开的两篇新闻报道为素材,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转述话语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显示,报道中的转述话语是展示新闻报道者态度的一扇窗户,同时,也是新闻媒体对受众进行意识操控的一种手段,影响其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包括:散文、通讯、新闻报道、报告文学、特写、游记、速写、传说、回忆录、书信等等。另外,文学体裁中的小说,剧本都属于记叙文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电视社会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报道形式之一。而实践证明电视现场报道则是改进电视社会新闻的一种有效的、主要的手段。现场报道分为完全性现场报道和不完全性现场报道,有着独特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66):23-24
新闻报道是我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媒介。反义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新闻报道之中。本文旨在对俄罗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反义词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探讨其在新闻报道语篇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新闻报道文体是英语文体变体的一种,随着信息通讯的飞速发展,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一篇来自China Daily上的新闻报道从文体学角度进行分析,以展现新闻报道文体的一般特征,包括该文体的篇章结构、词汇特征和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2.
策划是好点子、好创意,它是个人智慧和整体思维的结合。新闻报道中也需要策划,所以,对新闻策划的重要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手段、思路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和情态系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分别运用这两种手段对ABC(美国广播公司)关于拒绝大熊猫入台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篇报道中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事实上,貌似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背后有其真正的目的和立场.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新闻报道策划,已成为媒介一种自觉的系统工程,而且也冲击着整个新闻媒介的思维观念。本文力图从报纸新闻报道实务的角度,探讨新闻报道策划存在的必要性,它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侧重对新闻策划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操作方法的论证。论证中通过对新闻报道策划这一理论原理在报纸媒体实际操作中取得成功的范例来说明,新闻策划是报纸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又一次成熟;同时,通过对这些成功范例的分析、归纳和提炼,得出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高智能的决策思维活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精确新闻报道是一种被挖掘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报道手段,它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本文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来分析精确新闻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和情态系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工具,分别运用这两种手段对ABC(美国广播公司)关于拒绝大熊猫入台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篇报道中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事实上,貌似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背后有其真正的目的和立场。  相似文献   

17.
谈笑 《高中生之友》2016,(Z1):74-79
一、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记叙文体裁主要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文章形式。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题中的记叙文主要以叙事、记人为主,如幽默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和新闻报道等。  相似文献   

18.
播发批评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如何在采、写、编、发等环节中,把握好批评性报道的“度”,不仅仅是这一重要手段得以完美有效实施的前提,而且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性质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仝欣 《华章》2012,(26)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社会公器,本文探讨了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公共意识内涵,分析了“公共意识”与大众传媒的关系,阐述了媒体新闻报道在“公共意识”构建中角色,提出了媒体新闻报道应是促进中国特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王茹  王强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14-115
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是时代的需要,是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新闻工作的本位回归和进步。“三贴近”为新闻报道更好地彰显以人为本,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新闻工作者要牢记“最广大人民群众”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两点,既要当好“喉舌“,又要起到“桥梁”作用。在报道中,要充分尊重人的“知情权”“话语权”“表达权”“隐私权”“情感权”“肖像权”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