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学语文》2010,(3):F0003-F0003
江南四月,春意盎然。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语文“活动式”教学课题组主办、语文报社和安徽省中语会协办、安徽师大附中承办的“‘活动与教学品质’高峰论坛暨‘语文报’名师大讲堂”,于2010年4月7-8日在美丽的江城安徽芜湖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江南四月。春意盎然。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语文“活动式”教学课题组主办、语文报社和安徽省中语会协办、安徽师大附中承办的“‘活动与教学品质’高峰论坛暨‘语文报’名师大讲堂”,于4月7~8日,在美丽的江城安徽芜湖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一千三百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23—24日.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语室在房山区良乡中学召开了“高中语文新课程‘专题式教学’研讨会”.就“现代散文专题教学”和“古代诗歌专题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市语文教研员刘宇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秋玲、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分别进行了评课和专题发言。  相似文献   

4.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学的弊病,我以为病象是在‘教学’,而病根却往往在‘语文’,‘语文’缺乏一定的根底,‘教学’往往会越研究越糊涂,甚至还不如不研究好。”这里的“语文”和“教学”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引申,分别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没有确定,就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这就说明“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的教学。但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口语交际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呆板,忽视学生的畏惧心理等弊端:因此。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高才生”不善言谈、不善交际、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21日至24日,一个以“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为内容的高级研讨班,在北京成功开班。参与研讨的近百名成员一致反映,这是一次真正的学术研讨活动,时间短,收效大,并对在我国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充满了热情与信心!开班的第一天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典礼,应邀出席的有全国中语会副会长张定远,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陈金明,开明出版社社长、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中语会“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专题组、江苏镇江市中语会主办,《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协办,吕叔湘中学承办的全国“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课程改革’课题组成立大会”于2006年11月11日1-4日  相似文献   

8.
2012年7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开题会上,我执教了初中课文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教学之后,在全国中语会会长苏立康教授评点之前,我就这节课的教学做了说课,阐述了我这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难老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姓‘语’”,“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等等,这些都是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接地气的观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务本之道。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化观点为行为呢?笔者《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就力求扣住“语”字,用语文的方法,让语文味浓郁起来。  相似文献   

11.
张志公先生曾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f自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劳而少功。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2.
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如何?北京刘锡庆老师在《略论“中语”教学中的作文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中说:“现在,在教学中,在相当多的学校里,‘语文’课不受欢迎,‘作文’更几乎成了‘阅读’课的‘附庸’或‘尾巴’。”对此,我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杂志和教研活动中,我们常能看到、听到诸如“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样的字眼或声音。静心沉思和细细揣摩,就会发现此番说法经不起推敲,未能真正触及语文学习的本质内涵,以及语文课堂的本真状态。实际上,从“教语文”到“学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美丽转身”。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学语文”的课堂应呈现这样的基本状态:实践是自主的,思想是自觉的,表现是自律的,交流是自信的,运用是自如的,生长是自然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第11期《小学语文教学》刊发了《怎样区分“度”和“渡”》一文,最后一段中说:“‘共度难关’与‘渡过难关’是意思相同而极易写错的两个常用词。‘共度难关’中的‘难关’表示困境中的一段时间,‘渡过难关’意为共同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含有共同承担责任,协力克服困难的意思。”该句中有关“度”的表述与前面的表述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他又指出:“为什么会有这么难呢?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大对头的看法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11,(10):80-80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教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一九二四年,老教育家叶圣陶就在《教育杂志》十六卷第六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并且特地以“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作为这篇万言长文的副标题,把说话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总枢纽提出来,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这里,他不仅给“语文”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把学习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末我国语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学科中的学教育始终是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有论认为:“‘语’与‘学’之争是现实的,也是影响深远的,于今还远未‘到位’。”有的论却说:“语教学改革的先驱们以‘实事求是’的时代精神,在语学科滥觞之时,清醒而富有远见地界定了学与实用在语教学中的定位,使语教学真正具备现代的科学的学科意义。”“定”了“位”才谈得上“到位”。那么:学教育在语学科中究竟应占有什么位置呢?此前有没有定论呢?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在为“语文”这一名称“正名”时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文教育书简》)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却忽视于“语”,而偏重于“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议论文习作连篇累牍,而议论语的练习却付诸阙如,因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