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高原训练是能够避免高原训练弊端,最大程度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尝试从设计交替训练的海拔高度着手,通过应用人工低压氧舱模拟高原训练方法,建立固定海拔2500m、4000m以及2500m~4000m交替低氧训练的动物模型,通过应用生理和生化方法对大鼠心肌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及研究分析,探讨不同海拔及交替海拔训练条件下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有氧代谢能力等的变化,从而为运动员高——高交替训练提供参考。实验以雄性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以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动物训练模型。将筛选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2500m低氧运动组、4000m低氧运动组、交替低氧运动组,每组8只。第1周到第4周各组分别以不同的跑台训练模型进行训练,下高原后第5天以25m/min的速度跑至力竭。全部断头处死后,取心肌组织,分别测试各组大鼠心肌中SOD、MDA、SDH、LDH、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周不同海拔低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下高原后4天的训练,交替低氧运动组大鼠心肌各指标,如SOD、SDH、Ca^2+-ATP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各组,MDA低于其他各组,LDH活性组间无显著性变化。说明交替低氧训练既可以维持较高海拔的低氧刺激,又可以减少过高海拔造成的损伤,有利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与增压辅助方法相结合建立动物模型,探讨高原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对大鼠骨骼肌组织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为自然环境下恢复,B组0.2MPa增压1h恢复,C组0.2MPa增压2h恢复,D组0.3MPa增压2h恢复。4组大鼠在西宁(2260m)经过3天适应性训练和6天正式训练。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24h所有大鼠实施腹腔麻醉取大鼠一侧腓肠肌,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IF-1α蛋白表达量。结果: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干预后各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较自然恢复组呈上升趋势,其中B组增幅较大。结论:通过1周低氧大强度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的实验发现,各增压恢复组大鼠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表明高原训练后施加增压辅助方法可能对增强机体低氧耐受能力产生影响,有利于机体运动疲劳的快速恢复以及有效发挥高原训练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垂盆草对训练大鼠不同组织NO含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跑台运动训练模型。测定NO含量并进行体重变化和运动力竭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垂盆草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使运动训练大鼠不同组织中NO的含量升高;并抑制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体重显著性下降趋势。结论认为,垂盆草可以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含有糖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较多而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经5周不同模式低氧训练,测定急性力竭运动即刻大鼠肝脏、肾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和Ⅲ的活性,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肝脏及肾脏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常氧训练组(LoLo)、高住高练组(HiHi)、高住低训组(Hi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各组大鼠分别在常氧(海拔1 500 m,大气压632 mmHg)或/和低氧(海拔3 500 m,大气压493 mmHg)环境中居住及递增负荷训练5周。力竭运动后即刻取样。差速离心法提取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和Ⅲ活性。结果显示:HiLo模式和HiHiLo模式可显著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呼吸链功能,4种低氧训练模式均降低了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肾脏线粒体呼吸链功能,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牛磺酸制剂和耐力运动对大鼠游泳运动至力竭时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依体重层次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力竭运动组(B),服用复方牛磺酸制剂 力竭运动组(C),每组8只.采用递增负荷的跑台训练,共持续4 w.测定大鼠力竭运动时间、血乳酸、血尿素氮、脑组织NDA含量及SOD的活性.结果 与B组相比较,C组的力竭运动时间有明显延长趋势(P<0.05);补充复方牛磺酸制剂的C组可显著提高其SOD活性(P<0.05);降低其MDA含量(P<0.05).结论 补充复方牛磺酸制剂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对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充辅酶Q10与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对力竭运动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e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CoQ10补充组(QC)、训练组(NE)、训练+CoQ10补充组(QE);QC组和QE组大鼠每天灌胃CoQ10一次,并进行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实验结束时所有大鼠进行一次力竭性跑台运动即刻处死;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结果:(1)QC、NE及QE组CⅠ活性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或P〈0.001),QE组CⅠ活性显著高于NE组(P〈0.05);(2)NE组、QE组CⅡ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1或P〈0.001),且QE组高于NE组(P〈0.05);(3)NE组、QE组CⅢ活性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NE、QE组无明显差异(P〉0.05);(4)NE组、QE组CⅥ活性明显均高于NC组(P〈0.001),NE、Q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及运动训练结合CoQ10补充均可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改善线粒体完整功能。(2)递增负荷运动训练与补充CoQ10在改善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肝脏线粒体完整功能方面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洁  王玉侠  张耀斌  邢良美 《体育科学》2008,28(1):43-48,65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及补充CoQ10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和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和Ⅲ活性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补充CoQ10组、训练组和训练结合补充CoQ10组.差速离心提取心肌和脑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Ⅲ)活性.结果:1)安静状态下补充CoQ10 7周,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增强(P<0.01),CⅠ和CⅢ活性减弱(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降低(P<0.01).2)递增负荷运动训练7周,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Ⅰ和CⅡ活性减弱(P<0.01)、CⅢ活性增强(P<0.05).3)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10 7周,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Ⅰ和CⅡ活性减弱(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4)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10与单纯补充CoQ10组相比,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减弱(P<0.01)、CⅢ活性增强(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5)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10与单纯运动训练组相比,力竭运动后即刻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和CⅢ活性减弱(P<0.01);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外源性补充CoQ10对大鼠体重增长无负面影响,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大鼠体重增长幅度.单纯补充CoQ10可增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降低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对力竭运动时间无影响.递增负荷训练可增强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Ⅲ活性;对脑线粒体呼吸链CⅠ、CⅡ和CⅢ活性无明显影响;运动能力得到提高.递增负荷训练结合补充CoQ10可维持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CⅢ活性不降低;脑线粒体呼吸链CⅡ活性显著性下降、CⅠ和CⅢ活性无显著性变化;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运动训练与补充CoQ10对改善心肌和脑线粒体呼吸链cⅠ、CⅡ和CⅢ活性及运动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训练组及训练结合补充CoQ10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的延长可能还与体重增长较慢及其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2周力竭跑台训练对心脏窦房结ClC-2型内向整流氯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一次力竭组(O组)、2周反复力竭组(R组),每组10只。C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O组大鼠在正常饲养2周后,进行1次跑台训练至力竭,R组每天进行1次跑台训练,训练时长为2周。训练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0 h及24 h取材,O组以O-0h和O-24h命名,R组以R-0h和R-24h命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ClC-2通道亚基ClC-2 mRNA及蛋白质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通道电流密度。结果(1)R-0h及R-24h组ClC-2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低于C组及O-0h组(P<0.01)。(2)R-0h及R-24h组ICl,ir通道电流密度分别为-2.35±0.22p A/p F和-2.61±0.20 p A/p F,比较明显地低于C组及O-0h组的3.99±0.35p A/p F和3.50±0.20p A/p F(P<0.01)。结论 2周跑台训练可引起大鼠心脏窦房结细胞膜ClC-2型内向整流氯离子通道亚基ClC-2基因表达及电流密度减少,这可能成为运动引发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离子通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蒺藜提取物对训练大鼠糖原、血睾酮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熊正英  刘社琴 《体育科学》2004,24(8):35-37,63
为探讨蒺藜提取物对训练大鼠糖原、血睾酮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跑台运动训练模型。将实验大鼠按体重进行随机分组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蒺藜训练组、训练力竭组、蒺藜力竭组,每组各8只。测定了血清睾酮、肌糖原及肝糖原。实验结果显示.蒺藜提取物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体重显著性下降,蒺藜提取物可以抑制这一下降趋势,使训练大鼠体重与安静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大强度训练可以增加肌、肝糖原含量,蒺藜提取物可以增强这种趋势,使糖原含量显著性升高;大强度训练可以引起血睾酮含量下降,蒺藜提取物可以使训练大鼠血睾酮含量显著性增加,且增加了运动过程中睾酮的变化幅度。结论认为,蒺藜提取物可以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作用可能与其增加糖原含量,升高血睾酮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灌服牛蒡子大鼠的力竭跑台训练实验模型,测定了睾酮、皮质醇的活性和力竭时间.实验结果显示,灌服牛蒡子后,大鼠跑台耐力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运动训练组的睾酮、皮质醇与安静组相比,显著升高。牛蒡子组的睾酮和运动组相比,增强了升高的趋势、而降低了皮质醇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