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教学法 ,我们往往存有概念误解并常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混为一谈 ,影响了聋儿康复教学法的研究与创建。本文正本清源 ,在引用了权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聋儿康复教学法的创建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 :如何看待聋儿与正常儿童的异同 ;如何看待聋儿的听力损失 ;如何看待语言 ;如何看待聋儿掌握口语的可能性 ;如何看待聋儿掌握语言的过程 ;如何看待聋儿掌握语言的标准 ;如何看待聋儿语言教学过程以及如何看待聋儿语言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彩芳 《广西教育》2010,(13):63-63
聋儿语言训练,就是对二至七岁的聋儿进行听觉、发音、言语等的训练,从小培养聋儿聆听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及表达能力。目前,我校已开设聋儿语言训练班,收训聋儿十二人,七人在训两年时间。笔者就我校聋儿语训的情况、效果以及两年的语训实践,谈谈语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范海燕 《林区教学》2011,(1):100-102
聋儿早期家庭康复教育环境对聋儿听力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社会大环境,造就聋儿好的语言环境,是听力言语康复不可缺少的基础。听力补偿效果对聋儿的听觉语言康复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实例比较总结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方法很多,情境教学法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模拟带有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情景,让聋儿身临其境,强化对学生的感官刺激。鉴于此,本文对基于情景教学法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如能及早发现孩子听力障碍,进行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及早对孩子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大部分听障儿童是可以掌握有声语言的.实践证明,随着康复技术与手段日趋先进,聋儿语言康复效果越来越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提高家长素质,让他们有效参与到聋儿语言康复中来,已成为聋儿语言康复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从亲职教育入手找到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要确立口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英语语言环境,采取多样有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口语教学历来是聋校各科教学的重点之一。聋校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加强口语训练是聋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新一轮的聋校课程改革把口语训练作为“沟通与交往”课程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强调:口语法仍然是我国聋童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新教材的特点看,也把口语教学与训练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训练形式、内容更加具体化。这些都给聋校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聋校日渐重视聋生的口语,许多聋儿家长对听力语言康复教育认识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聋儿接触有声语言较为困难,为此,聋校设有专门的聋儿语训课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但仅靠几节语训课就能补偿聋儿语言,是不现实的,我们应从多方面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笔者在多年数学教学活动中,认为数学课堂也能帮助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现和大家交流如下。一、运用师生对话,加强聋儿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聋校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对话来进行沟通交流是交流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一直从事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聋儿康复效果出现两种情况:听力损失重度以下、智力状况中等以上的聋儿成效明显,康复后进入普幼、普小率达到35%以上;极重度聋儿口语语言康复效果很差,只能学会简单发音,不能理解句型和故事,更不能表达连贯性语言。因  相似文献   

10.
彭虹 《成才之路》2011,(13):67-67
聋儿语言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内容是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  相似文献   

11.
纵观美国聋人海丝·怀特斯通不同寻常的成长教育历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如下的成功教育经验:回归主流社会,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挖掘残余听力,坚持早期语言矫治训练;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配合,促进口语能力提升;重视行为规范教育,与普通孩子同等对待;长期坚持,正确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海丝的成长历程对我国聋儿教育的启示有:尽快出台《特殊教育法》,保障教育公平;推行全纳教育,理性看待聋人文化;加强聋儿早期口语训练;重视聋儿家庭教育,将聋儿康复融于日常生活;培养聋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独立坚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将残疾儿童少年安排进普通学校,使其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现代康复医学证明,聋儿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听觉语言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大部分聋儿可以达到聋而不哑,小部分可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经过听力语言康复的聋儿进入普通  相似文献   

13.
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利用其直观性、可重复性和针对性对听障儿童进行多方位的语言训练。多媒体课件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图、文、声以及动画,不仅调动了听障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补偿其听觉缺陷,提高了聋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聋儿在接受早期语言康复以后,具备了一定的口语基础,但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他们的口语就会滞步不前,甚至退化,使早期康复功亏一篑,因此有效培养语言康复后期聋儿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很重要也很必要。其实,在聋儿的实际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口语交际的现实情景,如何捕捉、挖掘和利用好这些现存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以长期在幼儿园的观察记录为基础,找出皖北地区农村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的方言特点和幼教发展情况具体分析,揭示了当地方言对农村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及产生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当地幼儿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纯 《安徽教育》2009,(10):40-41
<正>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家长和幼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公布试行已有30多年,但在学前康复阶段,仍有很多康复部门的教师和聋儿家长误认为手指语就是手势语.我国聋儿康复工作开展至今,尚没有一个单位对手指语的使用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听力补偿后的聋童如能把手指语和口语结合起来,会更适合他们康复的需要,因为手指语可以成为他们学习和发展口语的拐杖。  相似文献   

18.
黄秀云 《广西教育》2007,(10A):42-42
发展幼儿语言是幼儿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期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晶 《成才之路》2009,(17):85-85
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者提供了良好的听力补偿前提,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聋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但由于耳蜗植入装置不能完全模拟正常耳的目的,进行术后的听力培建和听觉语言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中,教师应重视聋儿的个性及心理活动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聋儿康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聋儿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使聋儿早日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