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田若先生曾说:"学习语文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书虽读"百遍",但"其意不现"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认为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高效阅读。如何引领学生高效阅读呢?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想读;其次是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一、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想读所谓阅读期待,是指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  相似文献   

2.
陈杰 《湖南教育》2007,(3):33-33,42
在进行《赵州桥》第二自然段探究学习时,我问:“你觉得赵州桥与我们现代的桥相比,最大的创造性在哪里?”意图当然是让学生结合课文领会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忽有一“愣头青”提问:“老师,要是台风来了,会把赵州桥搞垮吗?”“哈哈哈”这一问引来全班一阵轰笑。  相似文献   

3.
一、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阅读者有质量地读文。阅读教学若还是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式进行,就无法满足学生阅读心理的需求,学生不能有兴趣地去读文,当然也就没有读文质量。应用有多种感官刺激作用的电教媒体(包括录音、投影、电影、录像、计算机等)来进行阅读教学,好奇的学生启动积极的认识倾向,自然产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赵州桥》前,让学生收集各种桥的资料,并要求把它画下来。上课时,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投影仪上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桥的不同气势和…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读,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 1.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从而激  相似文献   

5.
李翠林 《小学生》2012,(11):17-17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认为,让学生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可以培养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前讲《中国石拱桥》一文,是先出示赵州桥与泸沟桥的挂图,让字生借图理解文意,叫“看图读文”。这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极思考、深钻课文,预习时布置学生看文绘图,即:读懂文章,根据文中对两座桥的结构特点的说明,绘出赵州桥和泸沟桥的侧面图。后一种作法对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要求比前者高多了,学生受到的思维训练也强多了。如:“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学生因为不懂“两肩”,于是有的把小拱与大拱并排地画在地面上,有的竟画在大拱的拱圈中间。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理解了“两  相似文献   

7.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三十五中学听了五堂课.并对这五堂课一一作了点评。点评语文课时,总理讲了这样一段话:“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她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  相似文献   

9.
每次语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他犹豫了片刻,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请您别说了,我们正在认真读短,你的话打断了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新编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富有趣味,便于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巧用插图导新课   巧妙引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用那些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插图来导入新课,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赵州桥》一文的插图,展示了赵州桥的全貌,课前出示挂图稍加引导,学生脑海中就会产生“赵州桥是什么时候、由谁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和一般桥有什么不同 ?”等疑问。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样一来,使学生产生…  相似文献   

11.
冯馨 《小学语文》2007,(10):25-26
最近推荐学生看了“双桅船经典系列丛书”中的《夏洛的网》。总希望他们能通过阅读有所收获。“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写阅读日记。指导学生写阅读日记,是我在平时阅读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实践的效果也颇让人满意。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日记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因为阅读日记可以让他们做到每天读一点,随时写一点,积少成多。在他们看来这种形式比较轻松,没有负担,一边读一边写不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自读 ,在阅读中学会发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教学 ,读是关键 ,是“问”和“悟”的基础 ,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 ,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 ,读通 ,读懂 ,读熟。读出重点 ,读出情感 ,才能发现问题 ,有所感悟。1 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 ,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2 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 ,尽情诵读。可独自读 ,也可约伴读 ,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 ,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读…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解与分析,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要想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响属于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14.
对2001年第11期上《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阅读渐悟先学后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要通过“读”来完成的。无论是谁,阅读感悟总是由浅入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放手让学生阅读。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必有顿悟。原设计虽然安排了“朗读与细读课文各一遍”,但是两遍阅读目标不明,略显粗糙。此前安排的程序1、2完全可以采用课前学生阅读思考,课上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因为通过初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圈点勾画、点评批注等读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肖丽华 《湖南教育》2005,(22):23-24
一次晨读时,我见到学生脸上露出了愁容,连忙问道“:你们不喜欢读课文吗?”没料到一学生竟这样回答“:语文书中的课文开始读时觉得很有新鲜感,可是,我们早就会背课文了,你还总是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口都读干了,真没劲!”是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强调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却不知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早已失去了初读时的兴趣。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一旦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后,便不愿再细细地品读课文。而在教学中,教师一开始上课,便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研读课文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一堂阅读课真正出彩的地方就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有美感,从而领悟到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个强大的磁场,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学《云雀的心愿》(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课文重点,让学生阅读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点击课题,把握重点教学伊始,我出示课题后简介了云雀,接着让学生了解心愿的意思。然后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说出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课文中有现成的答案。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云雀的心愿并练习轻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云雀的心愿:明年春天,小云雀将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团结奋斗,争取更大胜利的强大动力,使整体上和个体上都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创造性阅读思维的有效手段。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1.让学生自主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在教学《瀑布》一课  相似文献   

19.
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些至理名言揭示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阅读是增加学生识字量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以文本为依托,深入阅读感悟利用课本文本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感情。课堂教学中的阅读要分层次、形式多样,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首先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字,然后,朗读中要边读边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河南教育》2010,(7):79-79
在实践中我深刻地意识到,写作教学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