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引入融合性设计,符合学生习作学习实践需求。教师从读写、演写、评写等角度展开教学引导,以调动学生习作思维、激活学生习作兴趣、塑造学生习作品质,为学生提供丰富训练感知机会,其教学发动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学效果也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三、四年级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年级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从写话向习作过渡,从看图写话到看图作文,需要有依靠,有支架。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支架意识,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方法支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内化语言表达,外化思维过程,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习作搭建思维之梯,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构思方法,形成习作思维,通过习作赏评找到修改点,提升习作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4.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14,(21):42-43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杨瑞卿 《小学语文》2009,(10):43-46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师较头痛的一个问题。习作教学如何进行备课?习作教学目标如何确定?让学生写什么?怎么指导学生写?写了以后怎么办?这些日常习作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个沟坎,令习作教学步履维艰;也将教师置于欲教不畅、欲罢不行的两难境地。本期《备课之窗》栏目策划了一组有关习作教学、备课方面的文章,对上述习作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一一直接面对,以理性的思维进行了探讨,以智者的实践作出了答案,并配以具体的各学段教学案例给予示范说明,以期供大家学习研讨交流,共同开创习作教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要求是将人物特点写清楚。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体验、思维导图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通过对比阅读、评价让学生知道"怎么写",通过微课、评价让学生掌握"怎么评"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成为习作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掌握了习作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一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写"作为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听、说、读"效果的集中呈现,是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一定难度。写好作文对于提升学生思维敏捷度、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为习作教学增添新处方,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完成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在白板技术逐步普及农村小学之际,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有了转机。笔者就如何利用白板技术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从以自板技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利用白板技术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利用白板技术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利用白板技术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习作教学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支撑习作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它往往导致教师难教习作,学生也就难以写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说到底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是抓住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拓展思维,链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角色定位,在一课一得中积累写作技巧;强化训练,在积累练笔中锤炼能力,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基。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令很多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当前,很多小学生是"谈写色变",害怕习作,不知从何下笔,惧怕作文,甚至写起作文来也是空话、套话连篇,毫无创意。还有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选,生搬硬套作文的"格式"与"套路",这些现象表面上是教给了学生习作技巧,实际上只是表面的"浮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习作教学应该更贴近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还学生习作以"纯真",才能写  相似文献   

11.
在写作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活力,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写作活动。在《雾》一文的写作中,教师通过合作讨论、梳理完善和联系迁移等途径,打开、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写作"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提高了习作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进行习作学习时,要写自己想写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学到过的词语,并且进一步指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要勇于创新,灵活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习作教法上灵活应用。教师要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练习习作的兴趣,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心真实的流露,还原作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突出强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及训练,笔者在习作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积累一些有益经验。 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习作 阅读教学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思维又是阅读的核心,深思熟虑的思维线索是通过“说、写”表达出来,尤其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的求知欲望靠教师的引导,激发使他们对读、听、说(交际)、写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读、听过程中领悟读、听的主要内容,处理好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双边活动。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引导习作方面侧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李健 《小学语文》2023,(4):64-67
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初始阶段。其中,二年级下学期的写话训练是向习作训练过渡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写话前期、写话中期、写话后期几个阶段,搭建构思支架、表达支架、修改支架,为学生提供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等多方面的帮助,激活学生的写话思维,保护写话兴趣,增强写话信心,提升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是教师开展习作教学,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主要阵地。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是领着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讲讲习作范围后,立即让学生写作,待批改习作时才指出立意、取题、选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做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为改变“重视写后批改,轻视写前指导”的习作教学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单元习作写前指导“三步六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6.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辛苦的教学工作莫过于批习作、写批语了。教师总想通过批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批语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却熟视无睹,往往只看看结果是“优”还是“良”,其他方面根本不闻不问。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批语千篇一律或高不可攀,没有吸引力,不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不断渗透到语文课堂上的发展态势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健康发展。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写作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不少学生的习作,或内容言之无物,或形式呆板拘谨;语言既不规范,文章又少灵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写的情况。习作,在学生眼里成了一件“苦差事”,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谈“文”色变的压抑心里。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甚微,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原因有:1.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一套较为可行的思维方式,平日观察的事和物不能准确地给予描述。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训练力度不够、方法欠科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软现象,厌写情绪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缺乏必要的观察和习作思维的能力,感到无事可写;作文教学程式呆板,固有的从理性到理性的习作条件已逐步脱离了学生的时代心理特征;教师诸多的主观随意做法更压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等。对学生来说,写作文实在是一  相似文献   

20.
习作例文是供学生习作时模仿参考的文章举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凭借。教学好习作例文,可以帮助学生从看图写话顺利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作好准备。教学时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侧重指导写作。每篇一个重点,紧紧围绕注意观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这五个读写训练项目,循序渐进,反复加深。习作训练离不开观察、思维、表达三项基本要求。观察是索取作文的材料,思维是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表达是运用语言记叙所写的材料。教学习作例文,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