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野     
《收藏》2012,(16):14-17
Artprice艺术市场观察:古代大师级作品的拍卖场现状与当代艺术领域内赫赫有名的作品相比,古代杰出作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神秘性(宣传力度较小),但仍在全球占据着重要地位,且作品价值在两年内(2009至2011年底期间)已翻了一倍。古代艺术市场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流通在外的杰出作品数量稀少(市场干涸对价格具有杠杆作用),二是中国市场所表现出的惊人活力。古代艺术市场对拍卖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2.
王羊羽 《收藏》2009,(6):22-23
2009年春拍开始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感觉到一丝春天的暖意,然而,就在媒体开始歌唱春天的时候,有人却撰文指出,这个春天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好,市场天价作品问题多多,中国艺术品市场已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7,(8):163-163
本刊消息:在6月19日晚举行的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拍卖会上,著名印象派大师莫奈绘于1904年的油画作品《睡莲》(Nympheas),由一位亚洲华人收藏家以1850万英镑拍得(估价为1000万英镑),成为市场拍卖会成交价最高的拍品,同时直追画家作品的最高英镑拍卖纪录。此外,另一印象派大师马蒂斯1942年的油画作品《Danseuse dans le fauteuil ,solen damier》以1099.6万英镑拍出,创该画家作品的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4.
闫立群 《收藏》2009,(12):54-59
张大千(1899~1983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收藏热度不断升温。现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数量、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收藏家手中的藏品数量,其总和已远远超出张大千先生一生绘画创作的总量,由此,在收藏界曾引发了有关大千绘画作品真赝与辨伪的“魔道之争”,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李何 《收藏》2009,(4):33-38
张大千是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国画大师、书法家、书画鉴藏家,他艺术经历传奇,艺术交游广泛,融汇古今,创立了泼墨泼彩绘画新技法,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其绘画作品较早地进入了艺术市场流通领域,市场价位基础坚实,因此是在美术史上和拍卖市场中得到双重肯定的艺术大师,如此境遇,实为古今所少有。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在书画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直是艺术交易市场中有着“大盘”地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岳岩 《收藏》2009,(7):20-21
谷文达用头发作为材料组成作品.蔡国强把火药在宣纸上爆破,徐冰用中国毛笔书写英文的方块字……这些都是20世纪末期国际上得到认可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7,(9):73-73
西泠印社200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7月22日在杭州落槌。本次西泠春拍由中国书画古代怍品、历代名砚、近现代名家作品、海派作品、成扇以及西冷印社部分社员作品、近现代名家篆刻、名家西画作品等专场,共计1364件拍品组成,成交额高达2.12亿元,创下目前内地艺术品拍卖南方市场春拍、秋拍成交额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8.
周炜 《收藏》2008,(3):92-95
“红色经典”油画的称谓最先是自油画拍卖市场启动之后,各大拍卖行为方便商业运作,对其革命性历史性题材的拍品进行的一种内容描述和板块划分,随后,这一名称在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评论中频频出现,逐渐成为通用词语。拍卖市场上,“红色经典”板块的拍品多为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作品,反映重大的革命、历史、政治事件,具有中国某特定时期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说道     
《收藏》2009,(9):2-2
不客气地说,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普通美术馆一年的经费还不够买一幅“重量级”的当代艺术作品。——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馆长李旭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认为,我国公共美术馆在收藏当代艺术方面已经出现了断层,这个断层集中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上,既没有较为完整的“面”上的收藏,也缺乏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的收藏。  相似文献   

10.
于在海 《收藏》2008,(5):44-47
作为中国当代弗画艺术大师,他的国画和书法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不是很多。随着人们对其艺术的深入了解和艺术品收藏水平的提高,赖少其作品的市场价值在不断走高。  相似文献   

11.
许丽丽 《收藏》2007,(7):190-191
中国是世界上摄影爱好者最多的国家.每年拍出的照片数量难以计算,各种摄影作品展览.评选活动也为数不少,但一直以来很少有摄影师将自己的创作与收藏市场联系起来。中国的收藏家们可以轻易地列出一串国画家、油画家的姓名.但很少有人能够知道几个摄影家的名字。影像作品不仅很少像国画、油画那样进入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12.
张荣国 《收藏》2009,(4):43-45
近年来金城的作品受到了艺术市场的青睐,自2000年至2008年5月共有286幅作品参拍,成交226幅,成交率高达79.02%,总金额达1994.28万元,虽没有“天价”成交纪录,但在名家云集的京津画派中显示了雄厚实力,也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一位姓姚的收藏爱好者,几年前无意中用几千元的价格从玉器店老板处买到了景德镇名家赖德全的几件陶瓷作品,而今市场上买赖德全同样的作品需要数万元。针对当今市场名人瓷越来越火爆的现象,普通藏家究竟应该怎么样去收藏呢?  相似文献   

14.
张凯 《收藏》2009,(3):36-38
八大山人和石涛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在曲折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无畏的创造精神,锻造出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中国花乌画和山水画的经典风貌,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数百年。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作品在市场上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现状却是其赝品充斥,鱼目混珠,从历史研究与当前收藏看,二人作品不仅存在着有待研究的空间,而且在收藏市场上具备无限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一、摄影作品收藏逐渐热起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概念"越来越受到西方世界的关注,出现了国际范围的中国摄影作品收藏热。近年来,一些老照片仃市场上屡屡一拍惊人。  相似文献   

16.
刘兆平 《收藏》2010,(7):28-28
2009年书画市场趋好,拍卖场高价、天价频出,近现代大师作品被争相竞逐,这一方面说明书画市场的传统深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全球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压力下,市场对书画经典作品、大师作品的认同与看重。  相似文献   

17.
杨颖 《收藏》2009,(4):16-16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更多的藏家希望脚踏实地地去把握艺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堪称我国书画艺术“原始股”的聚集地。理论上说,抓住了“原始股”,就是抓住了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的天价作品。与在二级市场“接盘”相比,把握一级市场的“原始股”要踏实得多。但是,现在买画廊所谓的“原始股“可靠吗?  相似文献   

18.
王宇雯 《收藏》2009,(1):13-13
润例不属于被历史封存久远的遗留.一直到民国时期.它都是书画家进入市场的直接方式.同时也是艺术家对市场主动性的体现。时至今日,润例这种画家自己为自己作品定价的形式依旧存在,但已鲜有人提及。难道是市场发展、思想开放让润例传统落后于时代,从而被淘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9.
水天 《收藏》2006,(7):138-143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油画市场并不景气。最初京沪两地有多家拍卖行开拍中国油画,由于藏家、买家很少,致使不少拍卖行放弃了中国油画的拍卖,能坚持的恐怕只有嘉德等极少数拍卖行。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急剧升温,各路藏家对中国油画价值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少藏家认为油画是一种国际性的收藏品,已故的世界级名家作品价格常高达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而在世有成就的油画家作品价格也大都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2,(6)
2011年,景泰蓝第一人张同禄大师代表作品,估价1200万元的国宝景泰蓝“太平有象”珍藏版亮相,并由中外首工美术馆官方发行199件。作品发行后,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大家争相收藏。然而,由于工艺繁复、收藏者短时间内大量预订,作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今,在发行短短几个月后,面对屡屡断货的情况,张同禄大师作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