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季的风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苦孩子;当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和妈妈。他常常是很寂寞的,他一个人住在荒野里的一个小茅屋里,没有人同他玩,也没有人同他谈话。只有一个奇怪的朋友和他要好,那就是风。风很喜欢他,无论怎么样,只要风经过小茅屋的时候,总要溜进来同他谈几句话,玩一玩,而且送给他一点食物。因此,苦孩子才能独自一个在荒野的小茅屋里活下来。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驿路梨花》这篇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时 ,学生就本文的记叙方法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三种。第一种 :顺叙。理由如次 :本文作者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文章先写我和老余在困境中绝处逢“生” ,享受小茅屋的温暖 ;次写瑶族老人享用柴米后来送粮食 ;再次写第二天修葺小茅屋 ,巧遇小姑娘们 ,解开小茅屋之谜。第二种 :倒叙。解释如下 :本文以小茅屋为线索 ,先写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享受小茅屋带来的温暖 ;次写三人修葺小茅屋 ;再次写梨花姐妹们维护小茅屋 ;最后写解放军战士因淋雨后为行路人着想…  相似文献   

3.
一座小茅屋里住着猫、公鸡和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仇尔卡。有一天,猫和公鸡出去寻找食物,仇尔卡留在家里准备午饭:烧煮食物,安排餐桌,分配汤勺。他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说着:这是把普通的勺子,给猫咪;这也是把普通的勺子,给喔喔鸡;而这把不是普通的勺子,亮晶晶  相似文献   

4.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都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富兰克林赴一位老前辈之约,老前辈把约会的地点选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里。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额头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  相似文献   

5.
烟雾信号     
一个孤独的海难幸存者漂流到了荒岛,千辛万苦地在荒岛盖了一座简陋的小茅屋。每天他都向上帝祈祷能够获救,并且每天他都要凝望海平线,寻找路过的船只。有一天当他在小茅屋做饭时,他发现海平线上出现一只船的帆影。他疯狂地冲向海滩,激动得上窜下跳,挥着手,用尽力气呼叫。然而,船只继续往前开,一点没有过来的意思。当他沮丧、失望地回到小屋时,却发现茅屋着火了。不一会儿,整个茅屋都彻底烧了起来,所有的东西付诸一炬。幸存者坐在石头上号啕大哭:“这可真是糟透了的一天啊!”然而第二天早上,却有船只来营救他了。他激动的难以言表。“你们怎…  相似文献   

6.
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是一篇立意新、构思巧、结构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堪称上乘的好作品。笔者认为:教学《驿路梨花》一文,若紧扣“五四三二一”,就能提纲挚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五四三二一”即:五件好事、四写梨花、三个悬念、二次误会、一行诗句。下面分别作简要阐述。五件好事(驿路梨花)主要通过“助人为乐”来展现人物群像的美好心灵,文章重点写了五件好事:解放军建盖小茅屋;解放军走后,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管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粮到小茅屋;“我们”和瑶…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政治家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应一位老前辈之约前去拜访,来到了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挺着胸膛,大步流星走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碰在门框上,痛得他难以忍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了,笑了笑说:“很痛吧!可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文章情节兴起波澜呢?设悬法。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反之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驿路犁花》一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屋的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送米,满以为他是主人,但他说不是。读到这里,读者自然想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后来老人说自己从一个赶马人口里得知,主人是哈尼小…  相似文献   

9.
小茅屋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怀念他自己住过的地方,我如今却深深地怀念起童年所住过的那三间小茅屋了。三间茅屋是我们以一个月一斗米的代价租来的,冬冷夏暖,每逢下雨,我们的床和书桌就宛在水中央。此外出现在我们的房间里的动物也是很多的,墙上爬的壁虎,空中飞的蚊子,地上来回如梭的老鼠等,他类动物是远超过我的家人的。有几次雨后,屋顶的茅草中,掉下了几只类似蜈蚣的多足虫,刚好落在我的书上,土墙角落的洞里也曾经钻出过两尺来长的蛇,在我们的房中摇摇摆摆地散步。为了怕蛇咬,我和哥哥蜷足屈膝地坐在自己的床上不敢动,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得从蛇…  相似文献   

10.
图文鞋风波     
A城有一个叫KK的博士,他研究了五年,才研制出了一双鞋子——图文鞋。这种鞋能带人们进入书籍里面,让人们看到书中的人物,并参与到他们的故事中去。图文鞋刚刚在商场销售了一天,就被一抢而空。全城的人都有了一双图文鞋,KK博士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豪。市长的儿子把他那本《格林童话》翻了好几遍,然后,他穿上图文鞋,踩在了《渔夫和他的妻子》这篇故事上。“嗖”的一声,他发现自己已经来到海边的一间小茅屋里,故事中渔夫的妻子正悠闲地坐在竹椅上。“快去做饭!”市长的儿子说。妻子听到他的话后连忙站起来,去厨房做饭。可她转过头一想,觉得有…  相似文献   

11.
幸福的男孩     
佚名 《家教指南》2007,(9):34-34
在遥远的地方,树林边有一间小茅屋,住着一对夫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小男孩白天在林子里玩耍,晚上跟爸爸学识字。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宝贝,你该干点活了!今天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你去海边捕鱼吧!"  相似文献   

12.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  相似文献   

13.
一、从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中理线索、理顺序文章耐人寻味之处是妙用误会。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难以解开的疑团 ,作者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误会。在误会中我们梳理出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当发问“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 ,同学们会顺着文章一一猜下去 ,他们回答是瑶族老人或是哈尼小姑娘都在情理之中 ,但恰恰又在意料之外。这一波三折的意外 ,正好帮助同学们梳理出文章的顺序。在教学中可以提示学生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为文章增添了曲折 ,每个人物在认定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时所想的和所做的 ,步步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推第 12…  相似文献   

14.
滇东小景     
艾芜  筱枫 《今日中学生》2016,(34):12-14
在一天的路程上,可以看不见一所人家,只是黑郁郁的松林,或是茅草的荒山,整天做你的伴,一路陪着你. 有时也会在半路现出幺店子那样的小茅屋,但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只见主人从板凳上翻爬起来,揉着饱带瞌睡的眼睛. 你把包袱从肩上放了下来,拭拭额上的汗,客气地喊道: “卖点东西来吃哪?老板.” “什么东西也没有呵.” 他挥挥手,摇摇头,现出非常穷的可怜样子. 等你把钱从衣袋里摸了出来,朝他的鼻子尖一晃: “给钱哪,给钱哪!”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读练学用初二册驿路梨花加快速度提高效率——速读法[课文指要]这篇小说赞美了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但实际上歌颂的不仅仅是一个梨花姑娘,而是借梨花抒情,歌颂雷锋精神在边疆地区发扬光大。解放军造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过往行人关心小茅屋,老猎人送...  相似文献   

16.
够不着     
村边,一位老大爷正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这样,牛虽然在  相似文献   

17.
一、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则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注音。 1.撵走 №n( ) 2.简陋 16u( ) 3.麂子 jT( ) 4.竹篾 m1( ) 5.陡峭 d6u( ) 6.恍惚 hu6ng( ) 二、辨字组词。 ‘ ·≤ }2《(1 ; 3.臻 ‘}4萑(1l; 一轮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柔软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坠落在我们身上。 五、下面是有关小茅屋的建造和被入照料的过程,现已把它打乱,请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并将序号填入框内。 1.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2.“我们”路过住宿。 3.瑶族老人借住…  相似文献   

18.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相似文献   

19.
取名     
编者推荐:瞻前顾后——首段"村尾的一处小茅屋"和第五自然段多次出现的"贱"字,为卒章"爷爷最贱"张本。标题实在而又独特。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老禅师披着皎洁的月光在林间的小路上散步。老禅师回到自己住的小茅屋时,正巧碰到小偷光顾。老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