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在回顾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企业应考虑建立面向新时期新的竞争观。其次分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知识积累所形成的特定知识优势,企业特定知识优势提供了企业参与竞争的内在的核心基础。最后提出了企业应注重树立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观,并对这种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内在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激励的内容也从促进作为劳动力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促进作为知识载体和源泉的人更积极地生产和转移知识.按照企业知识基础观的线路,论述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与动机障碍,并引入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拥挤效应,即内在和外在激励问的相互作用,来阐明内在激励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视角的组织信息技术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往往意味着软件系统内含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制度知识的转移,知识基础成为影响企业信息系统深入应用的关键要素。从组织知识基础观出发,探讨了组织的知识基础对信息系统吸收的影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借助来自78家企业的调研数据,用PLS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组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基础和吸收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实施知识以及组织的IT整合应用能力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知识人”假定的社会基础与理念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化和知识观的当代发展从不同的层面昭示:人、知识和社会三者在知识社会的发展中是内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知识社会的发展为“知识人”假定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知识观的当代发展为“知识人”假定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基础。“知识人”的理论假设作为知识社会的社会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人性基础渐显端倪。  相似文献   

5.
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基于知识管理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究能力的知识属性、动态能力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提出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动态能力的演化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企业核心能力的比较知识优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比较知识优势观,并给出了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及培育方法。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优于竞争对手的、难以模仿的知识体系,它体现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知识优势;判断企业是否拥有核心能力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拥有能够支撑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创造出优于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为此需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创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的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企业和企业间环境四个层次,个人知识具有专用性、动态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企业员工是企业知识创造的主体,个人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源泉。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三要素,SECI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并形成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基础,知识场的存在为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了共享的场所,知识创造过程的投入、产出和中介因素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产,并为进一步的知识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另针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从个人知识角度来认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知识形成战略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企业的知识观入手,认为企业是知识的集合,分析了企业中知识的特点、知识的分布以及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的性质、边界等问题。介绍了有关知识产生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知识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战略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本文从本体论(Ontology)出发,分析了本体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凯  孙海法 《软科学》2012,26(9):15-19
从知识基础的企业观出发,通过知识IPO的过程,对R&D团队知识多样性、知识分享和整合以及团队研发创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三者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