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角     
正国家重点档案的含义及范围2011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第二条明确指出,国家重点档案是指由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  相似文献   

2.
尹达  刘晓春 《湖北档案》2010,(10):24-26
国家重点档案.是指由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国家重点档案是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的力度日益加大,各级财政对档案事业的投入逐渐增加,各级档案馆对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普遍开展起来,大批国家重点档案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重要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国家重点档案。是指由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诸如,国家重点档案的范围不清,标准不明,致使珠目杂陈;抢救方法不科学,保护手段不适宜,结果差强人意;项目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和配套上不合理,工作难以为继。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国家重点档案的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愈加重视。2006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2007年,省财政厅和省档案局联合下发了《黑龙江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细则》,进一步加快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步伐.使得此项工作日趋规范。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各级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一、项目申报问题首先,把握国家重点档案的概念和抢救范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中对国家重点档案概念作了明确规定.即“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所以申报国家级项目,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档案是指由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不同档案馆保存的国家重点档案由于多方面原因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破损、脆化等,因此,各地档案馆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实施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6.
张敏 《北京档案》2010,(11):15-16
国家重点档案是指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文献.对那些暂时没有遭遇损毁危险的国家重点档案采取全面和系统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对于延长档案寿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所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全面控制档案保护环境;进行预防性脱酸处理;全程跟踪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郭硕楠 《档案》2023,(2):4-9
20世纪90年代以前,档案记录形态主要以供人工处理的模拟形态为主;20世纪90年代信息时代后,档案记录形态以供计算机收集、存储的数字形态为主;当前大数据时代,档案记录形态以算法、模型约束下的数据形态为主。档案的记录尺度从文件级向数据级转变。在传统环境下,档案保存重点是对档案载体和内容的统一保存,即档案实体保存;在数字转型时代,电子文件的保存重点是对内容的保存;在数据转型阶段,档案数据保存重点是对数据规则的保存。电子档案保存策略从对电子文件内容的标本式还原向档案数据集的生长性管护转变。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现有国家重点档案79万余卷,馆藏重点档案在各省馆中数量比较多。保存着唐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重点档案,其中有我国档案部门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唐代纸质公文档案;明代档案;清代玉牒、实录、圣训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档案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机构的档案。2002年至2003年,我省唐档等五件珍贵档案先后被评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档案主要以汉文为主,并有大量的满文、日文等,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研究辽宁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管思 《中国档案》2007,(7):15-16
在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珍贵档案中,国家重点档案有1200万卷。这些重点档案时间跨度长达近1300余年,是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档案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卫荣 《中国档案》2003,(12):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规定了法定档案范围:“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里所称的档案”,从所有权的形式而言有三种,即保存在政机关、工团组织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集体所有制单位及组保存的档案,公民个人保存的档案。后两部分中对国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部分也属于法定档案的范围。家庭档案,即我们通常讲的个人档案,套用上面的义,就是…  相似文献   

11.
《兰台内外》2014,(3):4-4
正吉林省保存国家重点档案1045045卷,其中省档案馆508951卷。2006年以来,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对吉林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三年,吉林省利用重点档案服务大局成绩卓著。五月下旬,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组成调研小组来我省,先后在吉林省档案馆、长春市档案馆、吉林市档案馆、延边州档案馆开展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总结评估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情况调研。  相似文献   

12.
正档案是国家特殊的战略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它还有不可再生性,一旦丢失和损毁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档案安全在档案工作中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此,档案工作必须解决档案的安全保管问题,从长远角度看,采取异地备份保存是保证档案安全的最佳策略。本文重点对档案异地存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一、档案异地备份保存的必要性(一)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开展,档案部门接  相似文献   

13.
赵岚 《贵州档案》2003,(6):13-14
《档案法》中定义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是定义的根本,因此,在界定档案的价值问题上,应侧重档案的客观价值,即把档案放在时空大系统中去认识,既认识档案在社会实践系统中的作用,又认识其潜在的因素。目前,在档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着许多珍贵档案。这些档案是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珍品、精华,也是国家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这些档案形成年代久远、载体形态各异、保护条件有限等原因,一些国家重点档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破损霉变、字迹扩散、纸张酸化等现象.无法向社会提供利用。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并使之传承后世,是党和国家赋予档案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2、历史档案內容的廾发 <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实施抢救的全国重点档案是指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历史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6.
冯馨雨  李珂 《档案管理》2015,(2):59-61,44
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是电子政务环境下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挑战.电子档案的接收和长期保存也是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及国家档案局在上海、杭州、青岛、福建、广州、重庆等地进行了电子档案接收与长期保存的试点,在接收流程、规范、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子档案接收将全面铺开,对于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河南,各省直机关电子文件形成、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如何,我们从科研课题人手,首先进行了实践调研,为省直机关电子档案接收作一些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琼 《浙江档案》2000,(7):19-19
村级档案是农村村级两委在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村民自治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区)档案工作部门的重点工作对象之一.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社会大环境对村级档案的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村级档案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档案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有关“大档案”、“‘大档案’观”的论述 有关“大档案”、“大档案”观的设想,众多学已有过不少的论述,其基本精神实质大同小异,笔在此择其典型观点而述之:何谓“大档案”?所谓“大档案”,指的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全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其相对的概念“小档案”。是指综合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及按传统观念应进馆保存的档案。所谓“‘大档案’观念”。指的是以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全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为基点来考虑档案馆建设的观念。也就是说,在考虑档案馆建设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现有档案馆档案殷按传统观念应进馆档案保存的需要。而要考虑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应永久及长期保存的档案集中到一个地方保存的需要。这对市(县)级城市和地区而言,在考虑档案馆建设的时候,除了应考虑现有档案馆档案及按传统观念应进馆档案的保存外。  相似文献   

19.
一、假档案不具备档案的本质特征 档案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吴宝康教授把档案的本质概括为"直接的、原始的历史记录.①"<档案法>称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从<档案法>所称档案,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可称为档案,只有那些直接形成并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才可称为档案.从以上论述可知,直接形成和原始记录性乃是大家公认的档案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湖南是文化强省,也是档案资源大省.全省14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有国家重点档案70余万卷.这些重点档案极富历史文化特色和湖湘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