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韵 《山东教育科研》2014,(14):F0003-F0003
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教育则是建设这一阶梯的工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自2010年7月发表以来,受到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国际竞争的新一代人才,因此,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也有了新目标、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全球化的大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需求不断升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明确指出,将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既然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教育工  相似文献   

5.
正一、卓越计划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6.
管仁福 《江西教育》2012,(34):35-36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发人深省,如何大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承载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包含了对拔尖  相似文献   

7.
唐文红 《中国教师》2013,(20):74-75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大背景之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可算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先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龙岗区作为深圳市的产业大区,一直以"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不断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导向出发,探讨将ACCA课程融入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及关键措施,期望为我国高质量国际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12,(2):41-4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吸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1年12月15日,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本刊特刊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全文,以飨海外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突出强调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何冰 《广东教育》2014,(2):71-7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着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面向中国石油工业,积极探索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  相似文献   

14.
《神州学人》2010,(11):44-45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围绕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在立足我国幼教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教育潮流发展的方向,注意吸收现代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体现世界教育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适应产业结构新体系的职业教育改革重点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十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职业教育即将成为我国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与此相匹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正市属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定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要求高校"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近几年,大部分北京市属高校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的高校则明确提出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使其所培养的人才适应首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市属各高校以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为基础,主动拓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徐兆民 《继续教育》2003,17(5):23-24
入世后,我国面临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核心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才问题。最近,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了突出重要日程。发展继续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并已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缺乏尖端竞争力的时代,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成为教育承载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引领。发现、选拔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中教育责无旁贷。笔者认为,首先要理性反思在认识和操作层面客观存在的误区,厘清一些认识,促进学校在发现、选拔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步入良好的运转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