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接班问题     
我的忘年交关先生是某局局长,即将退休。他来征求我的意见:"上面想让我从局里推荐一个接班人,你说,我的三个副局长,哪个合适呢"我虽不喜欢官场,但官场的游戏还是略知一二。我反问道:"你是想退休以后,让人拿你当人待呢,还是拿你当狗屁"他把眼一瞪:"当然希望当人待了!"我说:"我明确地告诉你,你的三个副局长,一个也不行!""为什么"我说:"如果你选择副局长,第一,你就是给他出了力,让他坐在你的位置上,他也会认为这是自己熬出来的,不会感谢你;第二,副局长们窥视这个位置已  相似文献   

2.
两份名单     
我曾经把两份名单给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为什么熟悉,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十个人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7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3.
“成功有道理,失败有原因。”这是我读了一本细节管理专著之后的第一反应。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一滴小水珠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通往成功的每一步都决定着结果。一个懂得如何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细节在创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  相似文献   

4.
网上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帖子,叫做“一个浙商立下的22条规矩”。第一条规矩是坚持看新闻联播。这句话我不止一次听到过。一位从商已久的企业家朋友替我给这句话做了一个解释:“任何新政策的出台我们都可以从新闻联播中最早得到最正式的通知。所以,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新闻是不能不看的。”政策决定了创业者的前途,这句话浙商最有资格说。政策能给创业者带来什么?至少有三条。第一条:浙江衢州市红五环集团老总告诉我们:“永远走在政策的前沿,挣观望政策人的钱”。最早熟悉政策的人成功最快,这是铁律;第二条:别跟政策“扳手腕”,政策没有…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读到“薄客”这个词,是在过气歌手高林生新浪博客“易道365”。高林生十年前唱过一首红了一阵的歌《最牵挂你的人是我》,现在他也了无牵挂了,观众换了一拨又一拨,也没有多少人要牵挂他了,他去年推出的新唱片遭冷落就是证据。高林生坐不住了,这个狂躁的时代真正能坐得住的人并不多。他以“社会调查”的名义在博客上挂了一个帖  相似文献   

7.
玩偶3+1     
一位贤哲送给王子一套三个小玩偶的礼物。王子没有被逗开心,"你给我这些玩偶当我是女孩吗?"他问道。"这是一件给未来国王的礼物,"贤哲说,"如果你仔细地看,你会发现每个玩偶的耳朵上有个小孔。"贤哲递给他一根绳子说,"试着从每个玩偶的耳朵穿进去。"王子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他把绳子穿进第一个玩偶的耳朵,绳子从另一个耳朵穿了出来。"这是第一种人,"贤哲说,"无论你告诉他什么,他都会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他不会把任何事情记在心里。"王子又把绳子穿进第二个玩偶的小孔里,这一次绳子从玩偶的嘴里穿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朱然 《职业圈》2011,(19):94-94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两个:第一,报道应该是准确的;第二,应该是读者喜欢看。也就是说,必须把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年来,我们的新闻报道常是搞公式化,报道的写作方法,差不多是一样的。我们有的编辑、记者出去以后,在几个人聊天或作口头汇报的时候,讲得很有意思,看他们观察分析能力也不错,可是当他们一坐下来写东西时,就把生动丰富的内容写得一般化了。当然,现在要比前些年的情况好得多,但是这个问题仍是存在的。假使你报道的事实准确,如果读者不喜欢  相似文献   

10.
My prince     
传说中,有一朵盛开在夜间的玫瑰,当万物静寂时,她绽开花瓣承接夜的精华。没有人见过这朵玫瑰,但或许在你熟睡时,会有仙人将玫瑰中的花露滴在你的额头。当你睁开双眼,你就会爱上你第一眼见到的人。无香便常常憧憬着,有这样一朵玫瑰,有这样一位仙人,玫瑰花露滴在王子的额头,王子与牧羊女演绎一段Love story,然后王子与牧羊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然,牧羊女就是无香。“无香”是无香的网名,取自“真水无香”。无香也确实貌不惊人,像朵没有香气的小花。无香上网主要是看小说。她喜欢翻开一本金庸或梁羽生,寻访冷雨孤灯下挑灯看剑的侠客。QQ无香一般用来联络老同学,她从没幻想过有一天那只蹦蹦跳跳的企鹅会驮来她的王子。有一次,正随令孤冲笑傲江湖的无香收到这样一条信息:“你好,曾经沧海的水!”无香看看他的名字:非云。于是问道:“你好,不是巫山的云?”“非也,我就是巫山的云。”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朱敏
  网讯创始人
  “人的快乐是在奋斗,不是在享乐。人要有个梦想,梦想才是快乐的核心。”“你要始终活在梦里,要让自己开心。我现在其实不愁吃穿,但是我做这些事情就是图个开心。你看我现在走到哪里,都很受人尊重,人家没有觉得我只是为了赚钱而鄙视我。心的年轻才是真正的年轻。  相似文献   

12.
微观点     
《现代企业文化》2013,(19):10-10
朱敏网讯创始人“人的快乐是住奋斗,不是在享乐。人要有个梦想,梦想才是快乐的核心。”“你耍始终活住梦里,要让自己开心。我现在其实不愁吃穿,但是我做这蝗事情就是图个开心。你看我现在走到哪里,都很受人尊重,人家没何觉得我只是为r赚钱而鄙视我。心的年轻才是真正的年轻。  相似文献   

13.
大师     
1957年的一天,作曲家约翰尼·默瑟接到一封很奇怪的信,写信人在信中向他建议希望他能为她写一首歌,歌名就叫做《当你心醉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默瑟认为这是个十分好的歌名,他仔细看了看信,写信的人是一个名叫萨迪·维姆斯蒂的孀居老奶奶,在俄亥俄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6):61-61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放大。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中国。他们忽视了十三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改变命运的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导演,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艺术感觉。感觉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艺术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有的人在艺术圈里泡了一辈子,他不一定能找到艺术感觉,有的人在圈外看了几眼,他很快就找到了艺术感觉。感觉这种东西有点怪,属于你的就是你的,不属于你的永远不属于你。艺术感觉就更加神圣,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有无数个瞬间存在艺术感觉,但是出于无知与麻痹你没有发现,你一次次的无知与麻痹,你就一次次地错过,最终你会误以为自己没有艺术感觉。你甘于无知你甘于平凡,你就只能是一个无知而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 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 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 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 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 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台湾首 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 的人。  相似文献   

18.
这个明目皓齿的少年是吉野的儿子,他给我鞠躬,也会说"请多多关照",中文比他的父亲还要好。吉野在中国开设公司已经十多年了,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有属于他的别墅、汽车;在这座城市里,吉野的生活如日中天。"这是我的儿子,前天中午刚到中国,过了这个暑假,就要在这里读书了。我先看一下这些文件,你给我儿子当半个小时的中文老师,完了,我请你吃味千拉面。""不了。"吉野有数的两次请客,到席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吃饱过,我当然不想再次享受这种遭遇,说",你先看文件,我在客厅里看一会电视。"  相似文献   

19.
闲看标语自打开始写“语文运动”,我对文字敏感起来。走在路上,看到有意思的标语,就用手机拍下来。久而久之,竟也积累了十几条。在浙江大学的教学楼门前,写着这样一段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话是竺可  相似文献   

20.
史永翔 《职业圈》2005,(11):44-45
不怕困难的人去创业 做老板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切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创业的.有兴趣、有特长、能吃苦都不是理由. 我在与众多创业成功者以及更多的失败者的交流中,有以下几点总结: 第一要有强烈的渴望成功和财富的心理.对利益的强烈渴望是创业最好的助推器.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兴趣很看中,爱好并不意味着创业成功.我接触过的一家国外房地产项目的股东,为了每平方米几十元的差价,拖着病腿每月三次飞到中国谈判,如果不是强烈的利益驱动是做不到的.有的创业者做了一段时间遇到困难,会觉得自己很辛苦,就是利益的渴望不够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