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难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是国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绩效工资的认识不到位,绩效工资总额的核定并不高,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绩效工资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难点。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应树立绩效工资的正确观念、加大对绩效工资的投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科学设岗和合理确立分配模式,从而加快建立新型的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绩效工资改革,是公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办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须处理好几种关系,并注意把握岗位设置管理、绩效考核评价、薪酬制度设计、绩效工资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等工作环节,以达到改革目标,对薪酬分配改革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政策,绩效工资改革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在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足、考核体系不完善、教职工意见不统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改革政策,完善人事配套制度和考核体系,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才能顺利地推动绩效工资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解读高等职业院校推行绩效工资的重要意义,针对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高职院校应采取稳慎的态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岗位设置,才能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发挥绩效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高校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和在实践中的阻力,改革进展并不如意。改革中存在岗位管理未完全实现、分配模式单一,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该制度需要在科学设置岗位,岗位聘任与考核、平衡和协调好各类岗位人员,针对不同岗位实行不同绩效工资分配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羌毅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5-60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双高"建设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管理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现有人事制度存在绩效分配与"双高"建设目标不契合、岗位设置与"双高"建设任务匹配不合理、职称评聘与"双高"建设成效结合不紧密、成果奖励与"双高"建设贡献对接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绩效优先、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体系、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试行贡献度导向职称评聘方法、推进实效性重大成果奖励制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7.
股份制下的高职院校,其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在建立以职务——能力为基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收入水平;科学分析、设置各类岗位,构建导向性的高薪层级及标准;建立完善的岗位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绩效管理。改革的难点在于岗位职责的划分;岗位绩效的考核;高薪差距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工作是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完善用人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渠道;通过对高职院校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现状的系统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本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顺利推进本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而绩效考评体系的种种问题却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绩效工资等体制改革,更增加了在高职院校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绩效考评体系的迫切性。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绩效考评体系现状,分析了高职院校岗位结构,并结合绩效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建立了针对高职院校的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用人机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多方筹措资金进行院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意解决好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的配套问题,并努力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发动和观念转变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个人平衡记分卡在高校岗位绩效工资改革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当前高校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困境及平衡记分卡的特点,个人平衡记分卡在高校岗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得到充分运用。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与之相适应的平衡记分卡的维度也需调整为效益、内部管理、外部管理、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并需设置系列一级、二级指标以进一步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可有选择地运用点数法或排序法等考核方法计算每个教师的绩效工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等配套措施也需进一步强化,以提高个人平衡记分卡作为高校岗位绩效工资改革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历时7年尚未全面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学校发展和稳定,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改革课题。本文回顾了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进程,分析归纳了已经实施绩效改革院校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指出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了推进改革的难点问题,并从提高认识、立足实际、平衡关系等方面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以期对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高职院校的现状,深入分析前期岗位管理改革后存在高端人才积极性难以持续增长,岗位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两个基本问题。提出高职院校要用系统思维,以协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完善岗位设置制度、岗位聘用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提升双师质量,体现高职特色,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布局,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浪潮中,绩效考评面临着考评主体、考评对象、考评目的等多方面的挑战,而绩效考评改革的焦点集中在克服功利化倾向的问题上。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评的功利化倾向造成了教师的短视行为,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造成人事管理的低效。为克服教师绩效教主的功利化倾向,高职院校要设计绩效考证标准、弱化数量考证、引入发展性评价、营造考证文化、合理使用考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高校转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变革高校管理体制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坚持整体设计、同步推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人事改革现状入手,针对改革中的难点,从精简行政办事机构、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更新人事管理理念、深化职员制探索以及全力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以期对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等院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出现岗位设置不规范,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缺失,不同绩效工资体系间协调对接工作规定困难等问题。在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与人岗匹配工作,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维护高校员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动因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收入分配政策历来受到社会各方高度关注。自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推行以来,高校规模扩张中庞大的资金需求主要依赖自身历年滚存结余、银行贷款、社会引资。而大力节支、压缩人员经费在内的教育事业支出,则是通常而又无奈的举措。高校教职工收入长期徘徊不前,导致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流失、教学质量下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小学实施的绩效工资改革,对高校收入分配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绩效工资改革也不是万能的。国家对高校的绩效工资改革,应实质性注入增量财政资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对高校而言应当是指导性意见,不应生搬硬套、强制执行。构建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应当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应当与岗位设置聘用和绩效考评挂钩。  相似文献   

18.
岗位设置管理是高职院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抓住岗位设置管理的大好时机,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把握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研究分析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与对策,实现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院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对绩效工资改革认识模糊、绩效工资总量核算不合理、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等问题。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必须科学合理设岗,做好岗位聘任工作,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健全学院绩效考核机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以便建立新型的绩效工资制度。  相似文献   

20.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高职院校应抓住岗位设置管理的大好时机,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把握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思路与契机,研究分析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对策,实现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高职院校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切实做好岗位设置工作的思路,以及在推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