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天天练发音也没必要,甚至认为播音、主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节目主持人只能来自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这种观点是将有声语言当做了“思维的附属品”,对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无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运用了哪些技巧,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思维品质有多好,最终呈现给受众的都要落实到有声语言的表现上,没有语言表达,思维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人张颂教授不断强调“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脑新闻“语言”的录根与回归──刍议强化电视新闻的语言文字功力史联文[编者按]电视语言的本质是什么?文字性语言与画面语言关系如何?电视传播是以文字性“语言”为主体还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这似乎是电视界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随着电视传播在技术与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3.
发挥有声语言的优势,其重点就在主持人的语言功力上。语言功力不够会造成传播效果的不到位。语言功力的获得需要从各方面进行提高。同时,提高语言功力要做到:克服惰性心理;多当几回听众,听听自己的节目以找出症结;提高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上升到文化论的高度,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中饱含着生命的体验、人生的况味、个性的闪光、审美的理想,要“言为心声”。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应该包括说、读、写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说,要能说的恰如其分、妥帖顺畅;读,要读的声情并茂、传情达意;写,要写的文通语顺、言约义丰。学界关于“主持人的素质”这样的话题已经被讨论的很充分了,但是,在基本素质具备的前提下,如何把内在的“素质”外化为语言从而更好地表现语言的功力和语言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5.
黄龙 《新闻前哨》2014,(8):49-5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获得国际认可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传播的典范.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向世界宣布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登顶“诺奖”奖台的第一人,标志着中国作家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曾圆 《报刊之友》2013,(7):137-138
2012年10月开始,围绕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全国刮起了一阵“莫言热”,该文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传播学的角度深度剖析“莫言热”的传播符号、传播流、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等。同时文章还就“莫言热”中兴起的谣言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7.
《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书属于“莫言心声系列”。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  相似文献   

8.
冯美 《青年记者》2017,(2):65-66
无论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网络自制节目主持人,抑或是自媒体节目主持人,都是通过口头语言来主持节目,以此达到语言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目的.主持人作为“语言职业人”,语言功力是其职业武器,话语活力是其制胜法宝,妙语精言是其看家本领.在日益繁盛的全媒体时代、在多元丰富的节目爆炸年代,在纷繁热闹的泛娱乐化的今日,主持人语言愈加鲜活、愈加巧妙,即兴主持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谢婷 《报刊之友》2013,(9):45-46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网络上、电视上各种关于莫言的报道扑面而来,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近两个月以来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解读分析大众媒介的新闻框架报道对文学生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大众媒介在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件报道中,报道内容娱乐化,大量对“消费莫言”进行渲染和报道。媒介在报道以莫言为实例的新闻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现在哪家出版社、杂志社、报社不对莫言刮目相看?但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当莫言创作刚起步时,有几个编辑、几家单位在扶持莫言? 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是其中一家. 梳理莫言作品,细心的读者注意到,莫言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有着近30年的渊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共有11部作品首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收获》杂志,该出版社新老编辑,接力着一直培育莫言.直到他获得诺奖时,共有16部作品的版权花落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就是说,该出版社拥有莫言绝大多数著作的版权.而这时许多出版社才惊叹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眼力”.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语言功力是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功力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发言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其言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发言人的政治素养与政策水平为其言论起着导向和制衡作用;发言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决定其言论内容的质量和分量;发言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情感气质构成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和人格魅力。对新闻发言人语言功力的研究,是当前党和政府执政公开化、民主化的需要,新闻发言人语言功力的提高,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2.
港台之页     
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揭晓大陆地区莫言获奖台湾第十届“联合报”小说奖揭晓,大陆作家莫言获“大陆地区短篇小说推荐奖”。这是台湾文学界首次主动专为大陆作者设奖。以《红高梁家族》为两岸读者重视的莫言,此次以《白狗秋迁架》获奖。除莫言外,大陆旅居海外的作者刘夏也获中篇小说奖。黄凤樱等十多人获其他各项奖。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广播工作者,尤其是坐在话筒前的节目主持人,完全是靠自己的语言在和广大听众进行着交流,自己语言的功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听众对其主持节目的关注和喜好程度。而语言功力的高低又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积才能薄发。我所从事的是对台湾广播专题节目的直播主持工作,现就自己对广播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  相似文献   

14.
凌越 《视听纵横》2007,(4):109-110
有声语言创作是指传播主体(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字语言和内部语言(腹稿)进行的“转化”,而非仅仅在声音形式上的“转变”。“达意、表情、言志、传神”,成为转化的目的与归宿,贯穿创作的全过程。它通过语音体现,语音表现的功力却远远超过语音本身。语言包括语音、语法、修辞等等,因此,通过语音要体现的,实际上涵盖了语言的所有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莫言热”给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分析收藏莫言相关文献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其相关文献的采访策略,提高其文献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应重视语言功力锤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军 《新闻实践》2005,(12):39-40
据一份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在岗的广电主持人约有2万多人。作为与语言打交道的一种职业,主持人的成功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语言功力包含语言心理、语言效果、语言类型三个层面的涵义。这里所说的主持人的语言功力主要是指其支配语言的能力。它是主持人业务能力、知识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如何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主持人的语言功力主要体  相似文献   

17.
由小国瑞典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西方一个小小的奖项,中国人的“诺奖”梦只能显示文坛中人的“诺奖”焦虑症.即便莫言获奖也不能拯救文学,人们对莫言获奖与否的关注,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学的轻视.  相似文献   

18.
好的小说,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失去自身魅力和存在价值,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母题是人。写人的同时,它又深刻地关注了“人”的悲剧性生存状态。莫言的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就是这样一部力作。小说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叙述高羊、高马、方四婶参与“蒜薹事件”的全过程,另一条线索是以高马和金菊毁灭性的爱情故事展开,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人性”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高羊在整个“蒜薹事件”中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偶然的。在莫言笔下,他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小…  相似文献   

19.
有声语言是节目主持人进行工作的基本工具,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则是传达媒介意图的唯一手段.因此,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语言表现力、语言魅力等语言能力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口语表达与语言功力鲁景超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主持人节目”形式已遍布全国各地台站,应运而生的节目主持人队伍也以惊人的速度壮大起来。但是,我of也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队伍发展壮大了,另一方面水平确确实实参差不齐。”①相当一部分人,在没有经过严格选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