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比赛前常可听到运动员说:“今天比赛没情绪”,或者“今天情绪特高”,等等。赛前运动员的情绪,直接会影响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尤其是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受情绪支配的情况就更明显一些。 在比赛中常可看到,一名运动员在两场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意志、技术、战术水平,简直判若两人。就  相似文献   

2.
短跑是人体肌肉工作强度极大的项目之一。在比赛前,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种种原因都会引起短跑运动员的一系列心理负荷。特别是在起跑前,运动员的情绪变化更为复杂。而起跑前的情绪高(增力情绪)与低(减力情绪)又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因此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任务的。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少年运动员年龄大约在13~18岁,她们的心理活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或者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根据上述两个特点,我们研究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障碍,对于她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运  相似文献   

3.
对于运动员流畅状态的干预已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探寻流畅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而调控运动员的流畅状态,也是训练与竞技实践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从流畅状态干预角度出发,对124名冰雪项目运动员施测“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问卷”,考察冰雪项目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子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冰雪项目运动员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由“积极的心理准备”“、放松的情绪状态”和“专注于比赛的注意力”三个因子构成;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在“积极的心理准备”因子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项目、主力–非主力、训练年限分组、运动成绩分组的运动员之间,在“放松的情绪状态”和“专注于比赛的注意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对冰雪项目运动员赛前流畅状态的调控,要重视赛前心理准备、情绪放松以及比赛专注力的心理指导与教育,并要针对不同群体运动员的特点开展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4.
1 问题提出纵观国内国际各级散打比赛,造成运动员失利的因素,除身体素质、技战术、意志品质等因素外,情绪状况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2 情绪在散打比赛中的作用情绪是人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散打比赛中,情绪往往变化多端,特别是在赛前有时还会出现增力或减力的情绪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情绪一般比较不稳定,是不断变化着的一时状态,带有情景性质。情绪的每一变化,都将使心脏、血压、肌肉紧张度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情绪是一种主观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感情的具体体现。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讲“今天上课没情绪”,或“今天情绪很好”等。学生上课时由于情绪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精神出现很大差异,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情绪从它产生的动力特点来看有积极的增力情绪和消极的减力情绪。前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人体工作能力,后者则相反。因此,掌握学生的情绪,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动竞技的根本目的是比赛取得好成绩。比赛情境的特点使运动员处于高度的激情和紧张状态之中,运动员的激情和紧张等心理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常,有75%以上是心理因素干扰造成的。本文专就运动员比赛情绪这一因素进行心理分析。一、观众对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影响观众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绪。观众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和系统,又有那么多不同特点,却常常表现出一种整体一致的行动。正是这种整体一致的行动,形  相似文献   

7.
少年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情绪是环境影响、人的生理状态认识过程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随着周围复杂多变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身情绪也发生不断变化。情绪可以产生、转化和消失,也可以在较高水平上维持较长时间。良好的情绪可以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时运动水平的发挥起到积极的增力作用,不良的情绪则会削弱训练效果和降低比赛时的运动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及人之间需要的反应。在射击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各自对比赛认识不同,心理准备不同以及对临场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不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变化。运动实践已经证明:情绪控制的好坏对射击运动员的成绩发挥起着一个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情绪变化与成绩发挥好坏,我们采用ST—特质焦虑量表对参加1988年6月在北京射击场举行的步枪射击达标赛的14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发现: 1.比赛后的焦虑值高于比赛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许多实力相当的比赛中,尤其在一些重大国际赛中,胜败往往是由运动员的情绪,即心理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由他们的体力因素决定的。因为当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时,是不能把他们的性格、习惯和情绪留在场外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每一块肌肉的运动都与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相关。这种情绪和心理作用,既能使运动员产生激情,达到最高最佳状态,也能使他们产生消沉情绪而失败。正是因为心理状态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体育心理学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5,(3):108-113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81名来自江苏地区的市级、省级及入选国家花样游泳代表队的运动员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赛前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不同维度可显著预测不同的赛前情绪;(2)花游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部分维度可显著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3)训练比赛满意感在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各维度的不同预测关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比赛发挥程度将3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分为超常、正常、失常组,采用《赛前情绪量表-T》16×4简表在赛前2h、30min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组别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差异,探索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情绪状态。结果表明:不同组别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存在差异;个体失败焦虑、躯体特质焦虑和特质自信相对敏感,与比赛发挥有一定联系,社会期待焦虑并非影响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敏感维度;游泳运动员临赛前应具备较高水平正确导向的自信,中等偏低的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建议教练员重视心理训练和赛时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2.
世纪未的盛会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各民族运动员相聚美丽的西藏拉萨,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比赛。透过“力”与“美”的较量,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也充分显现于人们的眼前。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各民族运动员相聚美丽的西藏拉萨,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比赛。透过“力”与“美”的较量,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也充分显现于人们的眼前。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各民族运动员相聚美丽的西藏拉萨,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比赛。透过“力”与“美”的较量,中华民族的勃勃…  相似文献   

13.
李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99-100,10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通过观察访谈和笔者自身经历对啦啦队运动员在比赛心理因素中的情绪表现进行探究,分析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地控制训练方法来调节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良的情绪。对指导啦啦队的训练比赛以及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乒乓巨人终于被“狼”咬了。男团、男单、男双在多特蒙德统统铩羽而归,国人坐在电视机前“失重”了。在这次失利的诸因素中,这里就运动员赛场上的心理控制进一言,和同行们商榷。一、运动员心态变化的调整是比赛胜负的重要原因。运动员的训练是艰苦的,生活是紧张的,比赛是激烈的,情绪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而比赛中过度紧张或过分波动的情绪往往造成运动员动作失调、思维混乱,以致造成比赛的失利。如;许增才在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首战南朝鲜的金绮泽,前两局顺风顺水,可第三局许增才在12∶6领先之后,过于顺利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在篮球比赛中,双方处于对抗状态,拼抢激烈、争夺紧张、攻守转换迅速,战术变化多端。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运动员的情绪反映比较明显,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运动员各自表现的情绪状态、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着重对参与比赛的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所表现的差异及所占比例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为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时,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依  相似文献   

16.
所谓“应激”,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受突发事件的干扰引起情绪波动,正常活动遭到破坏,为了继续比赛、瞬时之内教练员和运动员采取果断措施,应付不利局面的能力。 “应激”属于运动能力的范畴。一般可以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技术“应激”能力,如纠正技术错误。二是心理“应激”能力,如调整心理波动。  相似文献   

17.
所谓“赛前状态”,就是运动员比赛之前出现的并对面临比赛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是运动员的一种反应,它可能在比赛活动开始之前和在比赛过程中加强各机能系统的活动及其调节能力,但也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往往在离比赛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运动员就由于考虑面临比赛的意义而开始感到情绪不安,为争取获得好成绩而焦急起来,心里盘算着自己上场时准备采取哪些方案。这时,有许多运动员认定自己在预赛或试跳中会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是新发展阶段深化体教融合的关键举措,是加强学校体育专业力量、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促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有力保障。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引入赋权增能理论,深入剖析了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的现实困境与实践理路。研究认为,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蕴含有制度、管理与环境赋权和内外增能的“三权两能”作用机理。当前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仍存在政策法规仍不健全,“落地型”政策普及度较低;管理机制不够灵活,转型过程仍有阻力;社会主体性环境不强,职业地位有待提高;内在增能意愿受阻,职业身份转型困难;外在增能效率不高,岗位胜任力偏低等现实困境。未来应从建立健全专项政策法规、构筑多元协同管理机制、营造主体性社会环境、激活运动员内在增能意愿和强化运动员外在增能效率等方面推进,不断提高运动员转型学校教练员的制度力、保障力、支持力、适应力及胜任力,推动运动员成功转型学校教练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竞赛心理情绪。情绪的性质与唤醒水平对运动员完成套路产生不同的影响。正面情绪对运动技能的发挥起促进作用,反面情绪对运动的发挥起消极作用。可用比赛前1分钟的心率来衡量运动员的情绪唤醒水平。比赛情绪的调节主要有教练员的帮助、赛前静坐回忆、调节呼吸、默念、心理暗示、放松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参加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摔跤比赛预赛(第二轮)的85名运动员进行了赛前情绪状态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受到运动员曾经所取得成绩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不同;运动员在赛前焦虑水平越低,自信心越高越有利于其运动成绩的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