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秀华 《小学生》2011,(1):34-35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大工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一要诱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欲望。二是指导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要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教学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以此来指导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对受教育人进行前瞻性、科学性启迪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此,认真改革语文教学,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创新教育的思想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是把过去那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转变为探索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引导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我与学生畅谈荔枝的生态、品种、荔枝的独特风味以及吃荔枝的滋味与乐趣,并引用有关荔枝的诗文,故事、传说,以激发同学们对课文的兴趣,体会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在教学《张衡传》时,我和学生共同研究地动…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语课理应成为人主义精神教育和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殿堂。为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语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教学的核心;而根据语科的特点,重视学生人精神的培养,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题。总而言之,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精神与创新精神,是教师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发展人。因此,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韩小兵 《双语学习》2007,(9M):83-83
创新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家长对取向的教育实践。他以培养具有创新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为目标,以发掘人世间创造潜能,促进个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创新就有异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小学语文大纲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挖掘并优化创新因素,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①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②优化教学方法,开拓创新精神:③激活想象能力,放飞创新翅膀;④培养观察能力,烁就创新慧眼;⑤重视标新立异,突出创新灵魂。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因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人文内涵,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角度,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孕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此,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师应更新观念,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努力挖掘创新知识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引进时代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而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呆板的,千人一面的,而应该是高素质的,充满活力的。当今社会呼唤高素质的创新犁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提倡独特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要求。“成功的教师之昕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人有所作为的前提。在小学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语文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应在于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的观点。强调语文教学应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王天欣 《天津教育》2001,(12):41-43
尊重人的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因此,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深化语文教改、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法。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这里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一下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一、语文教学的活动性特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活动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宋莹 《农村教育》2004,(10):64-64,5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曾经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这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郑重提出,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新精神的力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评价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用评价来张扬创新。  相似文献   

18.
胡桂萍 《广西教育》2011,(26):41-41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这句话指出了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本人现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以新的任务:培养创新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中,语教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语教学正在呼唤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是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信息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那么,我们如何奏响创新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