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论证,指出中西方文化是契合的,进而详细论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2008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更加丰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内涵,其"人文精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也将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人文奥运”理念与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杜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01-103,110
伴随着我国积极准备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进程,以弘扬奥林匹克理想为核心和以"人文奥运"为主要理念的奥运热潮正在中国各地掀起。青年大学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为品德、心智和体质全面发展的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青年人在体育运动中走向完善,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为此,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应以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的思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高校广泛、深入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意蕴审视与理解奥林匹克教育.在超理想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形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第三条道路,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后北京奥运时期,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应该在前提条件、基本立场、实施的强度、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做出战略调整,以更理性的姿态与更合理的行动,促进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奥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奥运三问"是中国人认识和思考奥林匹克的历史起点,也是中国传播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的起点,在中国体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可是究竟"三问"问的是什么,是谁所问,从本文梳理的9种说法看,比较混乱,这就要求我们去调查事实,返还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奥运会的前奏,也是仅次于奥运会本身最重要的传播形式。历次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在总共100多天的传递活动中都充分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与和平的信息,点燃人们对奥运会的激情。北京奥运圣火于2008年3月25日在希腊奥林匹亚按照传统仪式取火。由此开始了奥运圣火在全世界的传递。当中国大江南北都将目光聚焦奥运圣火传递时,北京的奥林匹克教育也彰显了因圣火传递而激起的热情与行动。这份热情和每次行动都是对巴黎"藏独"分子抢夺火炬事件这一不和谐音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6.
北京成功地获得了2008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为了七年后能给世人奉献一届最好的奥运会,北京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然而,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应以奥林匹克宪章为宗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宪章的各项规定。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徽记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其有关规定摘录如下,供大家工作中对照检查。奥林匹克标志由单独使用的五个奥林匹克环组成,可以是一种颜色或几种颜色。五环颜色规定为蓝、黄、黑、绿、红。从左到右互相套接,蓝、黑、红环在上,黄、绿环在下。奥林匹克旗为白底,无边。中间是五色的奥林匹克标志。图样和比例应与1914年巴黎代表大会上皮  相似文献   

7.
由任海先生主编的<奥林匹克运动>(修订本)于2005年出版了,该书第一版出书于1993年,两书出版相距12年时间.在这12年中,中国体育历经了许多重大事件:北京两次申奥,首战失利,再战成功;参加了三届夏季奥运会和三届冬季奥运会;期间还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也就在这12年中,中国的体育理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对奥林匹克的认知和认同是引发这一变化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奥运卡中卡     
雨蒙 《集邮博览》2008,(2):70-72
崇尚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奥林匹克事物,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期望与追求。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为宣传奥林匹克运动,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并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收藏爱好者们的集藏热情,中国网通自2005年起公开发行奥运题材纪念电话卡,志号为CNC---AY,主题集中展现奥运形象标志物。计划至2008年12月共发行29套,现已发行10套。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际惯例,北京在举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同时,要举办世界奥林匹克体育集邮展览。在北京奥运会离我们不足千天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世界奥林匹克体育邮展的历程,对展望2008年北京世界奥林匹克体育邮展的前景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曾经辉煌,今更辉煌——体育邮票的产生和奥林匹克集邮展览的诞生。 (一)体育邮票拯救了第1届奥运会。1894年6月23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无与伦比”一词为奥运会打了高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满载着赞誉成功地闭幕了。如今公众的奥运热情也正在逐渐消退,热闹之后的平静往往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北京奥运会从申办成功那一刻就一直备受关注。而从2005年开始奥林匹克教育才大密度、大声势、有组织地展开。其丰富的活动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和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阳煜华 《体育科技》2008,29(1):9-12
"人文奥运"是北京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对奥林匹克人文精神和中国人文精神的开掘与发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的"人文奥运"实践进行阐释、解读,以期对承载丰富内涵的"人文奥运"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提供选择路径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0月24日,北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曾在新侨饭店举办"人文奥运座谈会",蒋效愚先生主持会议.会上谈论的中心议题是"北京(中国)的人文优势是什么?如何将其人文魅力深刻地表达出来?"记得当时我和崔乐泉研究员在发言中都提到了萨马兰奇参观中国体育博物馆的事--萨翁参观时最感兴趣、最专注的是展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展品,甚至提出可以将它们搬到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去展出.后来真的去展出一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以为,这正反映了我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在申奥中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教委已发布《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这不仅是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而且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配合这一教育,我们开辟专栏,邀请中国老教授协会奥林匹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熊斗寅教授为本刊撰稿,就奥林匹克运动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加以讲解。  相似文献   

14.
无巧不成书     
苏冰 《集邮博览》2008,(3):21-21
2008年的北京是奥运的北京,2008年的奥运是北京的奥运。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热情的北京人们正在张开双臂,迎接四海健儿、八方来客。国家邮政部门为了纪念或预祝各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胜利召开,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发行了十几套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邮票。为庆祝第23届奥运会的召开,我国邮政部门于1984年7月28日——开幕式当天,发行了J.103《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全套6枚。正所谓无巧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奥林匹克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教委已发布《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在所有大中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这不仅是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而且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配合这一教育,我们开辟专栏,邀请中国老教授协会奥林匹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专家熊斗寅教授为本刊撰稿,就奥林匹克运动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加以讲解。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2008,(6):32-34
2008年奥运会在即,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作为一种履行承诺的行动已经有目共睹。如今奥林匹克教育模式也几近成熟,每所学校都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这也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教育界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奥林匹克教育带给学校教育更多的也许是活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享受这一周     
也许,这个时候是微不足道的,相对于正在如火如荼的世界杯,相对于越来越向我们走近的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但,我们站在这里,却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为那些运动场上的天这骄子们,从没有吝啬过的我们的欢呼和热情,今天,我们将全部把它们献给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8年在即,体育界上下当全力以赴完成北京奥运会的光荣任务。但2008年以后,中国体育将如何发展?这似乎是理论界应该及早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寻找一条更加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为此,我们欢迎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学者就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寻求中国体育改革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七年前,只差两票,世纪盛会与北京擦肩而过,悉尼留给中国人的,除了向往,还有惆怅。七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向奥林匹克张开双臂,表达十二亿中国人的热情。我们为申奥祝福。但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绽放:重要的在于参与。我们为北京祝福。但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北京蓝得炫目的天、绿得悦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由任海先生主编的《奥林匹克运动》(修订本)于2005年出版了,该书第一版出书于1993年,两书出版相距12年时间。在这12年中,中国体育历经了许多重大事件:北京两次申奥,首战失利,再战成功;参加了三届夏季奥运会和三届冬季奥运会;期间还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也就在这12年中,中国的体育理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对奥林匹克的认知和认同是引发这一变化的重要动因之一。因此,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重新诠释对推动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的融合以及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全国体育院校的通用教材,《奥林匹克运动》一书承担着权威诠释的任务。这本教材虽然时隔12年才得以修订出版,但可以说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基本保持了同步,尤其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