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设计随着消费需求的变更走过了由不区分受众的商品经济到为他人设计的服务经济历程,最终进入了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身的体验经济时代。设计在我国今后将以怎样的态势发展?委实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艺术设计中的“五感”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伟 《台州学院学报》2009,31(4):89-92,96
“五感”是指视觉感、听觉感、味觉感、嗅觉感、触觉感,是人感知世界的普遍方式。艺术设计是以视觉感为中心,其他四感为辅助而进行的对于世界的积极探索。以视觉为中心的感官体验在以往的设计中已普遍存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事物认知体验的方式和途径也在不断拓展,视觉感和其他四感相互交融,把艺术设计带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图像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学就此退出以往的中心位置而趋于边缘化的状态,文学急需调整自己以达成自救。而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使文学理论与视觉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文学理论对视觉文化研究在理论上起到指导的作用,这就为文学系开设视觉文化研究这门课程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具有大众化、后现代性等特点,在视觉文化冲击下,视觉媒体成为人类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主题,简述了新媒体视觉文化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就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对初中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杨枫 《早期教育》2007,(1):36-37
三、触觉游戏设计触觉是我们感知事物的一大途径。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常以触觉代替视觉或听觉,即常以触觉来认识周围事物,因此更应该重视触觉”。她的感官教育就是以触觉练习为主的。1.触摸辨物游戏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1972年发出了这样的惊呼。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似乎也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视觉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一种以“图”为信息载体,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艺术设计形式,以印刷品、广告、招贴、网页、多媒体等多样化的传达方式,正逐渐占领着人们的视觉。我们的时尚文化,正在进入城市文化、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并由三者合力塑造了现代形象符号的基本属性。视觉时代对图形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同时,也给设计师与设计教育部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前,触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产品。触屏手机交互设计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功能需求的初级阶段;视觉和触控技术的日益成熟阶段;"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时代。触屏手机的交互设计,就是让用户在更加快速﹑简单﹑高效地操作手机,实现功能的同时,还要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及心理上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8.
以《刺青》为代表的谷崎润一郎早期作品中明显带有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而中后期他又创作了《盲目物语》《春琴抄》《闻书抄》等一系列屏蔽视觉而强化触觉和听觉的作品,以此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建立起来的视觉至上的感官秩序的颠覆。谷崎何以要进行这样的颠覆?在这个过程中,触觉是怎样体现其审美意义的呢?《柳汤事件》和《美食俱乐部》是谷崎文学中仅有的直接以触觉感受为对象的作品,并且这两部作品正好处于前期视觉重视阶段和后期视觉弱化阶段的过渡期和转折点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结合《荫翳礼赞》《恋爱及色情》等随笔作品中的话语,论述了谷崎文学中,触觉是通向"母体回归""极致审美"和"文化乡愁"三个审美境域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摄影摄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范式——视觉文化的崛起,而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程教学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在听力课程改革中将视觉、听觉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和网络环境的作用,引领听力教学进入视听时代,建立起听力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众媒介文化及其社会影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范式的调整,大众媒介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空前复杂的多元文化因素,使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成为潮流.媒体技术的自主与视觉文化的兴盛,导致以文字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态让位于以图像为基本形态的视觉文化,加速了"形象资本"和"图像霸权"的形成.技术进入到人类生存最内在的领域,改变着我们理解、思想和意愿的方式.我们只能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加强对技术的人文规范和控制,这在技术决定论日益盛行的今天尤其是当务之急.目前,新世纪中国文论对于媒介文化及其后果这一问题域所涵盖的诸问题的讨论,亟须整体性观照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媒体多以听觉、视觉或视听结合为教学信息的载体,传统教学媒体能使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感知活动,因此这两类教学手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从发展的眼光看,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突破口,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学生、媒体三要素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合理结构,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一、形象感知,促进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小学美术课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人体有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据统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90%以上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触觉和味觉,只有嗅觉常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嗅觉的确在退化。鼻子是用来呼吸和闻味的器官。我们不禁要问:人的嗅觉在退化,但人的鼻子却为何比猿类更突出呢?  相似文献   

13.
依据协同学原理,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听觉、触觉、视觉系统间存在着协调、同步、合作、互补关系。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系统间的协同,促使钢琴演奏教学系统朝着有序方向发展。对传统的钢琴演奏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对钢琴演奏听觉、触觉、视觉协同能力的培养提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形并茂.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相似文献   

15.
丁竹南 《考试周刊》2013,(57):188-189
"双向联系,通感联想,情境激创"是指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巧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学生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使学生亲切可感、身临其境,在情境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研究》2012,(5):17-18
每个人都有自己接收外界信息的方法。人类和外界联系有三种基本沟通模式: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视觉型的人看世界,听觉型的人听世界,触觉型的人感受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用何种方法与世界沟通,因为这些都是潜意识行为。当然没有人只采用其中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的发展使得视觉文化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主流的思考命题。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界定,其范畴是指以视觉图像为中心,以语言文字为辅助的现代文化。它脱离了以语言文字为中心、注重逻辑的理性主义,是一种倾向于感性主义的现代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
王屹宇 《学语文》2008,(5):13-14
我们正进入读图时代。在大众文化消费中,视觉文化正逐步或已经超越文本文化成为主体,电影、电视、卡通、广告、MP3……正在成为学生文化阅读的主要形式,语文教育在读图时代也正受到视觉文化的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同时也进入了一个视觉文化传播的时代。在现代科技文明的作用下,媒介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视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视觉文化的影响已遍布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日益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生存方式。视觉文化产业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对视觉文化诸多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的受到社会学界、文艺界、哲学界以及传播学界的高度关注与思考。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视觉文化兴起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无奈的时尚——"读图时代"所谓"读图时代",是成长于蓬勃发展壮大的印刷文化向更加强势的媒体文化的靠拢、转移和利用,踏着全球化的步伐迅速进入消费社会、媒体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当代中国社会图像的巨大威力和视觉文化而兴起的。依赖影响(包括图像)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